日前,由哈爾濱工程大學承擔的國家863計劃先進制造技術領域智能機器人專題課題“低電壓驅動水中多功能微型仿生機器人系統研究”通過了專家組驗收。驗收專家認為課題組掌握了水中微型機器人的核心技術——離子聚合物ICPF材料的制作工藝,成功研制出新型的低電壓柔性生物型驅動器,突破了現有的水下仿生機器人系統大多采用電機驅動的方式,避免了噪音大、無法微型化、容易被探測到等問題。
ICPF材料是一種特殊材料,將其加工制成一定厚度的薄片,通過低電壓(3V左右電壓)驅動,薄片將產生一定頻率和振幅的變形,從而作為人工肌肉驅動機器人前進,同時還具有傳感器功能。利用這種驅動就省去了電機,不僅省電,還沒有噪音。
利用該生物型驅動器研制了多種仿生微型機器人樣機,如仿生鰻魚、雙尾魚、八足螃蟹、仿生水母、球形自適應機器人等。機器人樣機根據其各自的結構特點,實現了轉彎、避障、爬行、抓取、上浮下潛、遠程控制、自主巡游等功能。由于這種機器人體積小,速度慢,為此課題組提出了子母機的概念,通過高速運動的螺旋槳驅動的母機攜帶子機(微型仿生機器人)到達指定區域,將子機彈射出去,執行相應的任務。實驗證明,子母機結構是有效的,利用母機續航能力強的特點將子機攜帶到目標附近發射,再利用子機隱蔽性強的特點,通過多個子機協調控制來實現信息獲取、局部作業等特殊用途。
低電壓驅動水中微型仿生機器人系統具有體積極小、成本低、無噪音、常規探測儀器難以探測到等優點,在醫療、民用、軍事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正在這一領域開展大規模的項目研究。該課題成果為我國在該領域爭得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