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高速鐵路測量對儀器提出新挑戰 工程測量前程遠大

時間:2010-11-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高速鐵路精密測量理論及測繪新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南交通大學召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一起研討高速鐵路精密測量理論及測繪新技術的應用,以提高我國高速鐵路精密測量研究水平。

  清晨的小雨過后,天一直陰沉沉的。在京滬高鐵滕州東站施工現場,江和新與另外4名工人配合著吊機,將一塊Ⅱ型軌道板鋪設在線路上。“軌道板粗鋪這道工序我們用眼還能判斷定位,但后面的精調就只能靠測量儀器了,因為精調誤差不能大于0.3毫米。”江和新擦著汗說。
  
  江和新所說的測量儀器叫自動尋找目標型全站儀,測角精度為1秒,用于Ⅱ型軌道板和高速道岔板的精調測量。中鐵十六局集團京滬高鐵項目部測量主管邊建國介紹說:“以前精度6秒的儀器就能滿足鐵路工程的測量要求,根本用不到這種高精度的測量儀器。現在不同了,為了滿足高鐵高精度測量的需要,我們項目部配備了 20臺這樣的設備。”
  
  高速鐵路最大的特點是快,而快的同時必須保證高平順性、高穩定性、高安全性、高舒適性。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提高測量精度。因此,高精度測量成為高鐵建設中的一項關鍵技術。記者在施工現場發現,路基上每隔60米就有一對測量控制點。通俗地講,這樣的點越多、密度越大,測量的精度越高。在高鐵施工測量中,CP0、CPI、CPⅡ、CPⅢ4種網絡組成了一個統一基準的高精度測量控制網,其核心作用就是保障軌道形狀和位置的精確定位。
  
  袁戰文是中鐵十六局集團京滬高鐵項目部一分部測量隊隊長,他所在的測量隊擁有30名測量技術人員和6臺高精度測量儀器,可謂兵強馬壯。“像這樣的配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這充分體現了京滬高鐵對測量的重視,工程測量非常有前途。”曾經想放棄測量專業的袁戰文自信地說。
  
  在京滬高鐵施工中,測量已經從附屬專業變為主導專業,成為貫穿整個工程的主線——沒有精準的測量,很多工序都沒法展開。“對于京滬高鐵,測量就像大樹的枝干,就像人的神經中樞,就像串起閃亮珍珠的線。”中鐵十六局集團京滬高鐵項目部一分部總工程師鄭先奇形象地比喻說。
  
  精調完畢的高速道岔板上的螺桿讓記者聯想到閱兵式上整齊的方隊。據說,戰士們訓練走正步時,腳離地面多少厘米有嚴格的要求,要拿尺子量。眼前,這一長排螺桿恰好像一個排面,但這里的整齊劃一要求更為苛刻,以0.1毫米計算。為了達到這樣嚴格的標準,測量隊的成員無論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還是在雪花飄落的冬天,每天4時都要起床去工地測量,為了整理測量數據總要加班到后半夜。雖然辛苦,但他們說:“測量不再是一個有力氣沒大腦的工作,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
  
  京滬高鐵施工中使用的測量儀器以及運用的技術已經達到工程測量界的最高水平,直接推動了工程測量的發展,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8月20日,高速鐵路精密測量理論及測繪新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南交通大學召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一起研討高速鐵路精密測量理論及測繪新技術的應用,以提高我國高速鐵路精密測量研究水平。可以這么說,測量已成為高鐵軌道工程的靈魂。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