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 資訊詳情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現狀及零部件行業分析

時間:2010-10-03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迅猛。2007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888萬輛,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成為世界最主要的汽車生產大國之一。

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迅猛。2007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888萬輛,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成為世界最主要的汽車生產大國之一。汽車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位置,2007年我國汽車工業占全國GDP的2.1%,占第二產業GDP的4.5%,支柱產業地位明顯。鑒于此,有個問題大家可能比較關注,目前我國汽車工業的中堅力量是誰呢?是誰在主導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本文根據最新整理的2007年我國汽車工業各經濟成分投資控股情況對汽車行業和各個小行業作簡要分析。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整理的2007年規模以上汽車工業企業的統計數據,2007年規模以上汽車工業企業10489家,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4萬億元,同比增長32.03%;實現利潤1328億元,同比增長64.49%;工業增加值5488億元,同比增長40.93%。為了便于分析,筆者按照國有控股、集體控股、私人控股、港澳臺控股和外商控股劃分為五種類型,按照五種經濟類型占整個行業的比例和占各小行業的比例進行比較分析。 汽車行業整體情況 單從各投資控股類型的企業個數看,私人控股企業占行業企業數的69.22%,處于行業的絕對領先地位,其次是外商控股企業,占行業企業數的12.18%,國有控股企業僅占行業企業數的..87%,位居第四,集體和港澳臺控股企業分別占7.06%和4.66%。但從其他指標的情況來看,國有控股企業無論在主營業務收入、利潤還是工業增加值上都占據了絕對優勢,私人控股企業相對于企業個數的絕對優勢,經營指標所占比例大大下降,僅占了25%左右的份額,而外商投資企業相反,經營指標所占比例出現很大的提高。 整車(含發動機)行業 從汽車整車(含汽車發動機)行業的情況來看,2007年整個行業企業數285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為10474億元,占整個汽車行業的48.88%;從實現利潤和工業增加值看,分別占汽車行業的48.41%和47.21%。由此可以看出汽車整車和汽車發動機行業構成了我國汽車工業的主要部分。從汽車整車行業的投資控股情況來分析,國有控股無論在企業數量和市場規模上都占據了主要位置,主營業務收入占八成多,而外商控股市場份額不到一成,私人控股企業在企業數量上占據三分之一,但在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上低于外商控股。由此可知,無論1994年頒布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還是2004年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我國對于汽車整車的中方控股比率一直堅持不低于50%的底線,但對于汽車發動機我國已經放開了,所以會出現有部分外商控股的情況。 我國汽車整車工業國有投資占據著最大的份額,已在數據上成為事實。盡管如此,外商在該行業的話語權仍不可忽視,尤其是轎車生產企業。據統計,2007年國產轎車市場上,自主品牌所占比例僅為27%,而外資品牌達到73%,雖然表面上合資企業為中方控股,但實際經營上外商話語權優勢明顯,這也可以看出真正的獲利者。商用車市場方面情況要好得多。目前整個汽車工業非合資企業占國內市場的47%左右,大多數商用車企業充當了“分子”的作用。我國商用車市場需求情況與國外廠商高檔次高價格的產品定位有一定的差距,也造就了目前國產商用車市場發展良好的局面。隨著國際市場的不景氣,國外廠商會不會把商用車市場重點放在中國呢?面對日益嚴格的技術法規標準,中國本土商用車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哪里?一旦放開股比限制,本土汽車生產企業該如何生存?以上種種情況成為筆者最為擔心的問題。 改裝車行業 2007年我國改裝汽車列入統計的企業數為458家,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72億元,利潤總額34億元,工業增加值259億元。按投資控股情況看,私人控股和國有控股企業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而外商控股等其他經濟類型市場比例較低。改裝汽車行業盡管生產企業數目較多,但整體來看,規模都不是很大,改裝汽車年規模也就是70萬輛左右。行業利潤率也很低,2007年僅為3.17%,遠低于整車行業水平。很多企業由于市場容量有限產量規模都很少,年不足百輛的企業很多。私人控股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占據了多數,是改裝汽車行業的兩個主要力量。 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業 這也是汽車工業較為關注的一個行業。2007年列入統計的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業企業數為7579家,占汽車工業企業數的72.2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29億元,占汽車工業總收入的35.14%,實現利潤545億元,占汽車工業的41.04%。按照投資控股類型分析,私人控股企業數最多,達到5137家,占整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67.78%,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898億元,占整個行業的38.50%;其次是外商控股企業,企業數為1120家,但主營業務收入為2693億元,占整個行業的35.77%,利潤為228億元,居首位。如果加上港澳臺控股企業,外商控股企業更是略勝一籌;國有控股企業僅有402家,國有控股企業在數量和市場規模上均無法與外商控股企業和私人控股企業相比。目前我國已經放開了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股比限制,而我國汽車工業的“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指出,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存在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弱、中資零部件企業邊緣化傾向明顯的不足。近年來,外商汽車零部件獨資企業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一些關鍵件上,外資更是嚴格控制,外商獨資企業的建立給我們帶來的只是市場規模的擴大,但對提高本土零部件技術水平有限。隨著環保、安全等技術法規的越來越嚴格,零部件技術上的制約將嚴重影響我國汽車工業的健康發展。而我國零部件貿易爭端的敗訴更會對我國汽車零部件的發展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私人控股企業盡管有一定的總量規模,但在技術水平上和贏利能力上與外商控股還無法比擬。外商控股企業正在迅速壯大,將成為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的主要成分,而我國自身的零部件工業能否通過增強自主研發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而盡快出現轉機,筆者認為情況并不樂觀。 摩托車行業 2007年摩托車整車企業共223家,其中私人控股企業為174家,在企業數量上占據了絕大多數,其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等指標也占據了行業的主要部分,而其他投資控股企業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都比不過私人控股企業。摩托車行業一直是我們值得驕傲的行業。1993年以來,我國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一大生產大國的榮譽,且摩托車出口數量龐大,很多骨干企業還在國外建立了多家生產基地。摩托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與民營資本的貢獻密不可分,在這個行業中,民營經濟屬于絕對的老大。分析可知,盡管我們在摩托車行業方面的數量很大,但整個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還不及一個汽車工業大集團的規模,且行業競爭激烈,利潤率很低,加之各地的禁摩政策,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另外以吉利、力帆為代表的從摩托車行業進入汽車行業的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可值得期待。 在統計的10489家汽車企業中,還有一些小行業,如電車制造、汽車車身、掛車、汽車儀表制造等小行業,但規模很小。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到今天,還不是應該歡呼雀躍的時候,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形勢。盡管在投資控股數量上占據了一些優勢,但在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的關鍵技術上,我們與國外有著明顯的差距,而正是這些差距成為了制約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只能說我國是汽車生產大國,而不是汽車工業強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