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8月12日首度公布,到2015年建成華北、華東、華中(“三華”)特高壓電網,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網”。分析人士表示,未來5年,特高壓的投資金額有望達到2700億元,這較“十一五”期間的200億元投資,足足增長了13倍之余。
同日,國網宣布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kV 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已通過國家驗收,這標志著特高壓將由示范階段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后續工程的核準和建設進程有望加快,特高壓相關上市公司將受益明顯。
我國的智能電網被定義為“堅強的智能化電網”,即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利用先進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術,構建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堅強”和“智能”是堅強智能電網的基本內涵,只有形成堅強網架結構,構建“堅強”的基礎,才能實現互動化的“智能”技術特征。
此次國網公布的“特高壓‘十二五’規劃”打消了市場此前對特高壓延后甚至取消的疑慮。預計到2015年特高壓投入2700億元。根據國網此前規劃到2020年特高壓投入6000億元,因此此次“十二五”規劃投入2700億元基本符合預期。
在已經通過驗收的“晉東南—南陽—荊門線”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已完工的晉東南—南陽—荊門線總投資為60.9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約占60%左右,即36億元左右,國產設備占90%以上,即32億元以上。主要設備有變壓器、電抗器和開關。其中變壓器、電抗器6.32 億元,占總投資的10.2%,開關及配套產品約10 億元,占總投資的16.4%。這兩項合計占全部投資的26.7%左右。
預計到2020 年,我國特高壓建設的投入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變壓器和開關的需求將最大,變壓器(天威保變、特變電工、中國西電)占總投資的比例約為7%,開關(平高電氣、中國西電)占比約為15%,直流中換流閥(許繼電氣、中國西電)受益最大。設備商中,三大主要高壓開關商和三大主要變壓器設備商將成主要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