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方式調結構過程中,德州市立足世界太陽城建設,做大做強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帶動區域經濟高臺起跳,轉向低碳、調向生態。
世界上首款太陽能空調的集熱系統亮相德州,它的聚熱效應是普通熱水器的27倍多,太陽照在上面能瞬間產生300攝氏度的高溫,而且能夠全時自動追日,使每一縷陽光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據山東奇威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介紹,這款太陽能空調是世界上最尖端的產品,其擁有37項國際專利,其光熱綜合效率能達到90%,這是絕無僅有的,真正詮釋了節能、環保、低碳的內涵。
陽光點燃高新技術的火花后,德州的太陽能產業迅速成燎原之勢,太陽能高溫碟式發電、溫屏玻璃、高硼硅等一大批當今世界最新太陽能技術產品在德州加速聚集。短短幾年時間,這里便匯聚了全國80%的太陽能專利技術、產品,6項太陽能國家863計劃項目,借助高新技術的助跑器,大批太陽能企業加速膨脹集群式發展。目前,德州市太陽能研發制造企業已借勢發展到100多家。今年,全市太陽能產業產值有望突破二百億元。不僅如此,以皇明、奧德等為代表的一個個產業龍頭沖出水面立上潮頭,僅皇明一家的產值就相當于全國的16%。德州也因此成為世界范圍內,太陽能研發、生產、利用均占之最的地區。
在長達80公里的太陽能路燈大道,僅這一根路燈就匯聚了旭光光電、潔陽新能源等十多家企業的成果,可以說陽光點燃了長長的燈排,也點燃了德州市產業鏈條的引信,一條條新興產業的鏈條就像我身后的這條路一樣,不停地向遠處、向深處延伸。
為做強做大太陽能產業鏈條,德州市在財政并不富裕的情況下,近幾年累計投入148億元扶持太陽能產業發展,相繼啟動實施了“百萬屋頂”、“百村浴室”工程,市區80%以上居住建筑、一半以上的村鎮住宅對接上太陽能產業;陽光灑遍城鄉,產業延伸到底;同時德州市積極內引外聯,僅今年以來,就引進世界著名新能源項目6個,總投資25億元,今年擬建在建太陽能項目就達26個,總投資超過159億元。陽光打在金色的產業上,生機勃勃的太陽能鏈條便熠熠生輝,如今在德州,太陽能熱水器、光伏發電照明、太陽能建筑、溫屏節能玻璃、太陽能空調等各大門類的光熱勁旅、光伏新貴一應俱全,研發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等高端平臺相繼投用,當太陽能產業的黃金鏈條搭上發展平臺的白銀齒輪上,德州市的太陽能產業便駛上了快車道。
德州市經信委副主任滕海強表示,太陽能產業的銷售收入已經突破了150億元,增幅超過30%,這樣為2015年底打造全市新能源產業的千億產業集群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太陽能產業燃點全面爆發,德州市轉方式調結構引擎強力啟動,以太陽能產業為輻射源,德州市超前謀劃,搶占先機,著力打造生物質能、風電裝備、地熱泵源、電動汽車等五大新能源產業。去年底,德州市新能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20億元。而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翻新到1000億元,一個曾經以農業為主的城市就此踏上“新能源之都”的轉型路。
德州市連續多年時間堅持不懈地扶持發展太陽能產業,終于將一顆小苗培育成參天大樹,他們的經驗啟示我們,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不會一蹴而就,也難立竿見影,更沒有什么捷徑可走,既要看的準,還要抓得緊,更要有恒心,不能為了幾個增長數字而朝三暮四左右搖擺,盲目跟風走過場,那樣的話,最終只能迷失轉方式調結構的方向,背離科學發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