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曾宣布撤回收購美國優尼科決議,中華經濟研究院根據上海社科院能源報告指出,中國原油市場不但面臨需求持續膨脹等五大挑戰,且預估在十多年后,即將面臨儲量枯竭難題。
據報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宣布撤回對美國優尼科公司收購要約后,此議題雖然告一段落,但中國原油儲量變化仍備受矚目。
上海社科院的能源報告,認為中國石油安全問題日益嚴峻,且面臨五大挑戰。
第一是原油需求持續膨脹:2004年中國原油凈進口量達1227億噸,取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預估2015年和2020年中國原油需求分別增加至3.5億噸和4.0億噸。
第二、供需缺口日漸明顯:與持續成長石油需求量相比,中國原油自給自足力幾乎已達極限。目前,中國石油儲量為23.8億噸,按每年產油1.8億噸至2.0億噸速度計算,23.8億噸油量,將在十多年后石油枯竭。
第三、原油進口管道過于單一:目前中國 90%以上進口石油透過海運,絕大部分海運由外輪負責。其中海運進口重要通道馬六甲海峽是受美國控制全球最重要戰略通道之一。若遭遇戰爭、外交等不可抗拒風險,中國的石油運輸安全將處于被動局面。
第四、原油供給受制于人:中國主要石油進口國為中東、中亞及俄國。但美國加強對中東地區石油控制權,并阻撓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與俄國油氣投資合作進程。
此外,在居于高檔的國際油價之下,第五項挑戰便是中國承擔風險能力脆弱:目前推算,若每桶國際原油價格上升1美元,中國將多支付6億美元外匯,負擔不輕。
石油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盡管最近有科學考察表明,這種能源在地球上依然在不斷生成,例如在墨西哥灣、黑海等,但其生成的速度,不是以年計算,而是要用地質年代來計算,因此,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若在未來幾年還未能找到替代性能源的話,并且以現在的開采速度,恐怕中國石油開采年限已見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