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元近千元的國產助聽器少人問津,上萬元的洋助聽器卻非常暢銷。國外產品占據了九成以上助聽器市場,而且,幾萬元的兒童高端助聽產品一直風頭不減。受高額利潤驅使,近年來洋助聽器產品紛紛拋棄龐大的老年人市場,面向兒童的產品占據大半壁江山。
洋助聽器主攻兒童市場
“國外的助聽器市場主要是針對老年人的,但這里的市場卻截然不同,老人助聽器賣不動,兒童助聽器越貴越好賣。我們開始以老年產品為主,市場很難做,后來轉攻兒童市場,情況就好了很多。”日前,佛山市一家藥店的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助聽器市場近年來表現出明顯的“一邊倒”趨勢,本應成為市場主力的老年人用助聽器一直“疲軟”,且對價格異常敏感,稍有風吹草動銷售馬上急劇下降,尤其針對老年人的高價位助聽器一直“蹣跚”前行,增長速度非常有限;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場對于兒童用助聽器接受程度非常高,高端產品一直風頭不減。
受高額利潤驅使,洋助聽器紛紛進入市場,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洋助聽器占據了九成以上的市場,而且紛紛拋棄老年人市場,主攻兒童市場。
醫院成主要銷售渠道
據了解,助聽器在國外在各大商場超市都可以買到,但是在中國除了西門子擁有門店和專柜外,其他“洋巨頭”都毅然選擇了把醫院作為攻城略地的渠道。據了解,目前國際上的6家知名助聽器廠家已經全部進入了中國市場。與其它領域激烈火拼不同的是,幾大巨頭在中國市場上一直相安無事。
一位洋品牌助聽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產品進入市場的開始就把銷售網絡鎖定在醫院和各大城市。在佛山,目前主要是通過醫療機構進行銷售。“我們只有而且僅有一級代理商,也不會設立門店。我們的市場開拓就是依靠醫院進行,而自己做的就是建立起與之相連接的售后專業服務中心。這個市場很大。可以這么說,在中國助聽器市場門店的作用、折扣的功效遠遠比不上人的深耕細作開拓出來的市場。”
借助醫院單一的銷售渠道是否能支持長久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以醫院為主要渠道的好處是門診量大,患者相信醫生專業的推薦,但壞處也很明顯,如醫生的流動性比較大,一個醫生的流動可能意味著這個市場立即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