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發布我國首份關于信息社會發展水平的定量測評報告。報告顯示,我國整體上正處于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加速轉型期,其中北京、上海在2008年已率先進入信息化社會初級階段,天津、浙江、廣東、江蘇等地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進入信息社會的準備。
報告認為,知識型經濟、網絡化社會、數字化生活、服務型政府是信息社會的四個基本特征,該報告從這四個維度進行了考察,發現中國信息社會指數在2008年超過0.3,由起步期轉入加速轉型期。公眾成為信息社會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據抽樣調查統計,2009年約有2.3億人經常使用搜索引擎查詢信息,約2.4億人經常利用即時通信工具,約1500萬人通過互聯網求職,約3500萬人通過互聯網進行證券交易。
這份報告同時指出,我國城鄉之間存在明顯的數字鴻溝,以2009年每百戶計算機擁有量為例,城市居民家庭和農村家庭分別為65.9臺和7.5臺。另外,資費水平偏高,成為信息社會發展的巨大阻力。以互聯網為例,2008年我國寬帶用戶平均月資費為83.8元,是韓國寬帶價格的18倍、日本的51.5倍。如果考慮到收入差距,2008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是我國的6.9倍,意味著我國的寬帶資費水平相當于韓國的1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