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建陶八大產區之一,湖南省近年來積極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去年湖南建陶總量同比增長超過50%。
|
位于湖南株洲的茶陵縣,由于坐擁7億噸優質陶土資源,加上交通便利、比鄰廣東以及中原市場,因而最受佛山陶企關注。自去年引入知名陶企彩蝶陶瓷后,今年更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陶瓷產業轉移承接示范基地”稱號,并于5月再次引進廣東省知名陶企德安居陶瓷。目前,建陶企業在當地投資超過13億元,茶陵有望成為湖南首個建陶基地。
佛企加快新興陶瓷產區出現
“首屆陶瓷產區科學發展圓桌論壇”日前在佛山召開,各產區代表聚首一堂,分析當前國內外建陶發展情況。佛山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尹虹表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世界500強在佛山投資了30多億美元,而近三四年的佛山陶企外遷,在全國投資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大規模、大手筆的外遷,使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搬涌現出多個新興陶瓷產區,以往的“三山二江一?!?佛山、淄博、唐山、晉江、夾江和上海)局面被打破,如今的新“八大產區”———遼寧、江西、湖北、陜西、重慶、河南、湖南、山西,2009年建陶產量同比超過50%。
據分析,佛山陶瓷的概念在淡化的同時,卻在全國各地得以推廣和擴大,承接眾多佛山建陶企業的廣東恩平、云浮,湖南茶陵、岳陽、遼寧法庫等地迅速崛起,成為新興建陶產區。目前,七成以上佛山陶企已把廠房遷往外地,本地只剩下不到30家待遷,也就是說,持續數年、聲勢浩大的“佛山陶瓷外遷”將告一段落,建陶產業進入了群雄紛爭的后佛山陶瓷時代。
茶陵或成湖南最大建陶基地
作為全國八大陶瓷產區之一,湖南一直以醴陵為主的日用陶瓷揚名,近年來,隨著陶土資源的開發,交通運輸建設、消費市場的擴張,加上積極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衡陽、株洲、湘潭、岳陽、郴州、常德等地逐漸成為佛山建陶企業外遷的熱土,其中以株洲市茶陵縣陶土資源最為豐富。據茶陵縣商務局副局長彭軍紅介紹,去年茶陵在14個鄉鎮發現了陶瓷原材料,鉀長石、高嶺土、瓷泥等,不僅數量巨大、表淺易于采掘且品質優良,初步估計儲量達7億噸以上,可供10余家陶瓷規模企業開發50年以上。“生產建陶所需80%以上的陶瓷原料,都可以實現本土化。而且大多數原料運輸距離能控制在40公里以內。此外還有大量暗紅色頁巖,顏色均一、磁化好,是生產仿古磚、自然環保磚及深色磚的最好原材料?!?
據了解此前該縣已被授予“中國陶瓷產業轉移承接示范基地”稱號,在建的建筑陶瓷工業園,預計將成為湖南首個大型、專業的建筑陶瓷工業園。去年佛山知名企業彩蝶陶瓷投資3億元在園區內設廠,目前正在加緊建設預計明年能建成并投產。另一知名陶企德安居陶瓷也于不久前投資10億元興建多條生產線,預計投產后日產量達到8萬平方米。此外光華、聚朋都兩家陶瓷原料公司也已進駐。據悉,該縣計劃用3至5年時間把當地打造成100條窯爐、年產值達100億元以上、年創稅收2億元、安置勞動力1萬人左右的建陶產業區。
7億陶土成引資“殺手锏”
佛山陶瓷行業協會會長戴一民分析指出,近來不少佛山陶企都十分關注湖南,關注茶陵,首先看中的是其豐富、優質、易采掘的陶土資源。
此外,交通便利也是當地一大優勢。據了解,由于地處湘贛樞紐,擁有衡炎、岳汝、泉南3條高速,衡茶吉、醴茶2條鐵路,經過106國道、320省道,既比鄰廣東,便于技術人員往返,同時又緊靠龐大的中原消費市場,輻射長三角,能有效減少運輸成本。
據分析,目前不僅是佛山,江西、山東等傳統產區都面臨升級轉移,茶陵有望藉此契機積極承接更多其他產區的建陶企業。
不過業內人士也坦誠,受土地門影響,如今陶瓷企業對于外遷都十分謹慎,在考察硬件的同時,對當地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信譽度、產業規劃都十分重視。據介紹企業在外地要建設一條生產線起碼要耗費8000萬元人民幣,萬一投資受阻,不能如期投產,帶來的便是巨額損失和信譽、品牌的受損。
“始終把環保放在第一位”
“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麓”的茶陵,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擁有南宋古城、云陽森林公園等名勝古跡,又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六縣之一,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如今發展建陶產業,是否對進駐的企業有較為嚴格的環保要求?
“我們始終把環保擺在第一位,寧缺毋濫,有序發展。每家進駐茶陵的建筑陶瓷企業,必須是環保型的、無污染的,必須通過環評論證的。”彭軍紅更表示,針對部分產區出現土地門、盲目引資等現狀,茶陵已對陶瓷產業園建設實行合理規劃布局,實行“不扎堆、不聚集”的策略,且遠離居民區,并依法取得國土手續后再動工建廠,保護企業利益,堅決杜絕因產業轉移而出現的“圈地運動”。
至于陶企較為關注的優惠政策,據介紹,茶陵享有西部地區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優惠政策,目前已建立了縣級領導掛帥的招商體制,堅持以行政法律手段管理園區,發展區域經濟,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不僅在土地價格上有優惠,政府還將負責七通一平,代辦各種手續,加快企業建設投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