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 我州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工業的技術改造、產品的創新和升級無疑是經濟轉型中的重頭戲。在具體實施中,從哪里入手,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蒙自城東面12公里的蒙自礦業工業園區新建成的年產5萬噸鋅、2萬噸鉛、10萬噸硫酸、50噸銦的綜合冶煉廠,只見廠區內清秀整潔,各車間內工人們穿著干凈整潔的工裝,監控著全自動化機械設備。
在紅河工業園區,云錫公司剛建成投入試生產的年產10萬噸鉛廠內,綠樹成蔭、天藍色的廠房里嶄新的機械在自動運轉。
在建水縣工業園區,總投資6.6億元,年產20萬噸錳系合金技改項目正在進行最后的安裝調試。廠房、化驗、倉庫、辦公等所有基礎工程已全部完成,現在正進入電爐水冷、液壓控制等系統的最后安裝,到8月底就可開始試生產。
紅河州是老工業基地,境內有聞名世界的錫,還有儲量豐富的鉛、鋅、銅、鋁,等有色金屬。然而,我州這些有色金屬采選加工都屬于高能耗,重污染行業。大多數企業仍采用傳統的工藝技術,這在國家“發展新型工業化"”嚴格控制污染排放政策規定中屬淘汰企業,如不改進、不提升,這些不達標企業將面臨著關閉。
2009年,我州針對在工業產業結構上重化工特征十分突出這一實際,(重工比重高于全省23.7個百分點)確立了我州工業中長期“總量擴張、結構調優、產業升級、產品延升”的發展戰略基本思路。在冶金工業的建設發展上制定了適宜我州基礎特點、又能發揮地方產品優勢的總體目標。
州經委主任吳建明告訴記者,總量擴張不是單純的量的擴大,而是在“質”的提升基礎上包含“量”的擴展。工廠必須有高新科技作為支撐。因此,無論新建企業,還是技術改造的老企業,都必須具備這一先決條件才能上馬。
自2009年以來,我州工業生產方式轉變,在以提升科學技術為前提中拉開了建設的帷幕:
在鉛產業方面,我州淘汰了一批生產工藝落后的企業,采用奧斯麥特爐、水口同法,艾薩爐等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改造并新建了幾個鉛生產企業,改變了過去技術落后工藝設備簡陋及“散亂差”的局面,在 2008年產鉛21.33萬噸的基礎上提高了產能擴展了30%。力爭到2015年達45萬噸。
以此同時,我州還加大了鉛的深加工產業建設,重點發展鉛蓄電池柵板的生產。目前,紅河振興公司年產900萬套電動自行車蓄電池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在錫產業方面,我州主要錫產業企業有6家,年產錫7.4萬噸左右,工業總產值約166億元。在經濟增長方式轉達型中,我州將錫產業建設重點放在深加工和延伸產業鏈方面。目前,年產6000噸甲基錫、2000噸丁基錫和BCA錫球項目已建成并投入生產。
在銅、鋅產業方面,云錫公司投資興建的年產10萬噸銅高新科技生產線正在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計劃到2015年全州的銅、鋅產量各自達到20萬噸,產值達100億元。
鋁產業是我州產能擴大的重點項目,目前云鋁潤鑫公司年產15萬噸電解鋁技改已完成并已投入生產。建水縣總投資30億元,占地1274畝,年產30萬噸鋁資源加工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其深加工產業已納入新的規劃之中。
我州在鎳、銦、砷、銻、金、銀等稀有貴重金屬的生產上有一定發展。其中,銦的年生產能力已達到70噸。這一產業將成為我國最大的生產基地。
鋼鐵生產是我州最大的金屬生產,截止目前,紅河鋼鐵公司已形成年產200萬噸鋼,120萬噸鋼材的生產能力。新增60萬噸項目,年處理100萬噸鐵礦石項目正在進行用地征收協調之中。幾個與紅鋼配套的產業企業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新的鋼產品將給鋼產業帶來新的活力。
我州水泥生產的具體措施是:盡快推進日產2500噸以上新型干法生產科技設備的改造,盡快落實取締高耗能、高污染水泥生產企業,在技術改進的同時產能略有擴大,全州年產水泥保持在600萬噸左右。
兩年來,我州依托紅河工業園區和各縣市工業園區建設,將著力點放在對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對原有產品進行產業鏈延伸的同時,加大發明創造新產品力度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高科技、高質量”的“冶金工業產能擴張”工業構架正在形成。硬指標、嚴要求的建設推進使冶金工業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州冶金工業已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