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紡織機械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我國紡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品的技術含量偏低。目前,中國紡機市場上國產設備的數量占到80%以上,銷售額所占比例卻不足45%。金融危機讓紡機行業自身存在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贏利能力不強的弊端暴露無遺,整個行業調整轉型是重中之重,任重而道遠。
從出口形勢看,我國的紡織機械主要出口地區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從技術水平方面來看,我國的紡織機械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各個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是與印度、印尼,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土耳其等紡織貿易大國相比還具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我國在棉紡成套設備、滌綸成套設備和印染設備上均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因此,加快實施產品的梯度轉移以及對上述地區的投資力度,大力實施出口策略,尋求技術升級新的方式,是提高紡機行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從未來幾年紡機發展趨勢看,我國紡機企業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需要開展自主創新。這不僅是形勢所迫,也是由于我國紡機行業已經具備了自主創新的基礎和能力。
今后,紡織機械行業自動化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專用控制器運用將增加
專用控制器相比于PLC而言,具有計算能力強、通信方便,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點,大批量使用時還具有降低成本的優點。棉紡機械的控制要求相對簡單,控制器的用量很大,非常適合開發專用控制器,目前細紗機,織機、針織設備和部分染整設備都在使用專用控制器。
2.多電機傳動的運用更加普遍
采用多電機傳動能簡化機械結構,有效地降低設備的復雜程度,提高驅動效率,方便工藝調節,降低維護保養量并縮短新設備的設計開發周期。目前無鐵炮粗紗機、氣流紡,數控細紗機、自動絡筒機和一些化纖機械都已經使用了多電機傳動技術,現場總線技術和共直流母線技術使多傳動更加具有優越性,與電機配套的驅動器價格的逐步降低將促使越來越多的用戶嘗試多電機傳動產品。
3.現場總線運用增加
一些紡織機械由多個關系緊密的工序組成,使用現場總線來協調各道工序能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目前細紗機,無鐵炮粗紗機,短纖、染整生產線和一些大型機臺都陸續開始使用現場總線。
公司現在的所有產品都在大量使用PLC,人機界面和變頻器;伺服系統和現場總線系統也陸續在新產品中使用,如CAN總線在精梳機和粗紗機上的應用。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以及紡織設備單機自動化水平的提高,用戶對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把所有設備并入車間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中。
因為單一機臺運行時,車間管理人員無法準確實時了解當前生產產品數量、質量和工藝參數等;現場生產狀況無法及時明晰顯示和監管,過于依賴人工操作,增加了人為出錯環節和出錯率;更換工藝參數遲緩,產品質量缺乏監管。
當使用了現場總線后,就給用戶預留了并入計算機網路的接口,通過組態軟件就能將所有設備的生產運行信息及時匯總、分析,對設備的性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大大提高了設備使用的效率。
現場總線技術使傳統的控制系統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朝著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且分散化的方向邁進,形成新型的網絡集成式控制系統。現場總線控制系統作為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方向,為我國紡織工業的自動化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機遇。
紡織工業的信息化建設是未來幾年紡織工廠的追求和建設重點,而數字化的紡織生產體系正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礎,它將全面提升紡織工廠的管理水平,對工廠的技術、質量、經濟和服務推動的進步都將產生直接、明顯的推進作用。
隨著現場工業總線產品種類的增多、選型的靈活、性能的穩定以及使用的普及,軟件的方便使用將會使得紡機產品研發成本逐步被消化,生產成本逐步被降低,現場總線產品將大幅度應用于紡織工業自動化系統,現場總線系統技術將在紡織自動化中得到普遍使用和長足的發展,這將會使我國紡機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逐步縮小與國外先進設備的整體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