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成都軌道交通產業步入整合期

時間:2010-06-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成都目前擁有的與軌道交通相關的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已覆蓋產業各個層面,涉及到整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

      全國性的軌道交通建設熱催生上萬億市場需求

     6月3日下午,省發改委,一個謀劃省內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會議正緊張進行。

      參會者包括中鐵二院、南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特變電工德陽電纜等。幾乎囊括了成都軌道交通相關產業領域的權威專家及企事業單位。

      會議內容分為兩個方面,省級相關部門聽取重點企業發展軌道交通產品的情況介紹;與會企業根據軌交產業目前在省內的發展現狀、優勢與不足、國際國內發展水平,研究商討對策,探討如何集合整個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全部力量,加快我省軌道交通產業發展。

    大而散成都軌交產業迷局待解

      軌道交通產業包含交通車輛設計及制造、通信與信號控制系統設計及制造、供電系統設計及制造、道路和車站工程設計、土建、咨詢、檢測、管理等多個方面。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建設,軌道交通產業在帶動電子、材料、機械加工、計算機等一批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城市經濟總量和能級提升、增加就業崗位及創造新的財政收入增長點等方面正發揮著積極作用。

      會上透露的信息表明,成都目前擁有的與軌道交通相關的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已覆蓋產業各個層面,涉及到整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這些單位的總部大都又設在金牛區,聚集效應較為突出。據統計,目前金牛區擁有相關科研機構及施工單位10余家,高等院校3所;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鐵西南技術研發中心、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及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以及擁有軌道交通產業方面國家級技術專利近50項。截至2007年,金牛區軌道交通產業年產值已經達到600億元以上,約占全市軌交產業年產值75%。

     “成都是除北京之外,擁有軌道交通產業研發制造資源最多的城市。然而,區域內科研院所和企業長期各自為戰,缺乏有機組織和系統規劃,使得區域內資源、技術和人才分散,難以形成產業有機集聚,沒有產生協同效應。”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周建說。作為曾參與全國上百條重要鐵路勘測設計,并承擔全國20多個城市軌道交通及多國海外工程設計的企業,中鐵二院的專家對于成都乃至全省的軌道交通發展有著清晰認識。

     “我們應該加快形成產業集群聯盟,整合區域資源,加快軌道交通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以形成成都市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的集群、集群效應。”周建認為,目前成都的眾多企業處于分散狀態,各大科研院所也是競相爭取項目,這樣容易導致同在成都發展的企業們在方向和信息上的不對稱。

    全國競爭激烈成都軌交已無先發優勢

      對于軌道交通未來發展空間,所有的與會者已有共識:宏觀層面上,國家加快發展建設軌道交通的戰略提供了產業發展的方向及動力。國家相關規劃更是明確,要大力發展本國的相關制造產業。

      截至目前,全國24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已經獲得國務院批復,總長2365.14公里,總投資9230億元。全國有40多個城市在建或規劃建設軌道交通網絡,總里程超過7000公里,市場前景相當廣闊。

      在省內,擬建的六條鐵路已被納入全國鐵路網中長期規劃調整方案,總里程約4900公里,總投資約3100億元;出川鐵路大通道將由現在的4條增至10條。2008年至2012年,全省將新增鐵路1200公里以上……

      面對巨大的軌道交通建設需求,分享軌道交通的巨大市場蛋糕,并非只有成都企業群在緊盯。國內具有交通產業基礎的區域,如南京、常州、長春、株洲等地,早已不失時機地挖掘自身在軌道交通產業所具有的優勢在積極整合自身資源,力求在軌道交通產業獲取新的競爭優勢。在南京,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南京浦鎮車輛廠等多家公司抱團成立了軌道交通產業技術協會和南京軌道交通產業協會,其研發和生產能力幾乎涵蓋了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裝備的車體、轉向架、電氣控制及車內裝飾等整個系統;在常州,科技部更早在2003年就批準建立了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國家火炬計劃軌道交通車輛產業基地。

     “相對于他們,成都乃至四川已經不具有先發優勢,必將面臨較為激烈的競爭。”西南交通大學科技產業集團教授蘇斌認為,成都市區域內的“鐵字號”單位條塊分割、資源分散、規劃不統一、難以形成產業集群、政府尚缺乏支撐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政策等等,都將制約我省軌道交通的核心競爭力。

    謀劃國家級軌交產業園

    競爭雖然激烈,但機遇與空間猶存。

      中鐵二院透露,各方已商定,在成都市金牛區內建設 “中鐵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園”,著力打造交通高科技產業鏈,形成交通的產業集聚效應。這個集主題、產業、品牌和市場導向于一身的產業園項目,將定位為國家級軌道交通高科技創新和服務基地。

      “預計該產業園產業集群形成后,將占國內10%的市場份額。”周建透露,產業園在規劃上主要考慮了園區的社會性、經濟性和環境性。而社會性將體現園區的都市復合功能,經濟性將體現園區的產業適配,環境性將營造低碳、節能環保園區。“該產業園將從技術帶動產業與市場的第三代園區,最終發展為具有資本運作功能的第四代園區。”

      對于加快打造產業園區、形成產業聯盟的思路,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馮克敏表示認同,“作為一家以建設橋梁支座為主的中游企業,如果吸附在產業鏈條完整的產業園內集群式發展,其市場前景將更為穩定。”按照規劃,中鐵二院將用5-8年的時間,創建完成該軌道交通高科技創新和服務基地。

      成都也提出了軌交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目前初步劃定的目標是,力爭到2015年,實現軌道交通產業銷售收入過千億元,培育稅收過億元企業1個,過五千萬企業3個,建成立足西部、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軌道交通產業集聚區。

    未來高科技支撐可持續發展

     “到2020年中國有近8萬億元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海外市場規模更大,其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等的產業化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來自西南交通大學新材料學院的教授陳鄉年明確分析了未來的市場潛力所在。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軌交市場將形成加速發展的趨勢。與此同時,鐵路可能從現階段的建設高峰逐步回落到常態。

      基于此,周建認為,未來我國交通領域建設市場的整體規模將有所下降,技術創新和技術升級換代將成為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周建表示,為了適應未來市場的發展變化,近兩年來,中鐵二院在高科技產品產業方面進行了嘗試,梳理出幾十個產品產業方向。目前已推進了鐵路、城市軌道、高速公路的降噪和綠色通道產品等技術;研究鐵路橋梁減震技術;研究交通設計、施工建設和運營管理的系統軟件;為交通工程領域開發提供數字化設計施工全過程的產品與服務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