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科研儀器何時能步入“中國創造”

時間:2010-06-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外的高水平實驗室,很多都有專門的儀器研發團隊。當科學家找到方法,所需要的儀器也能被很快開發出來,這使他們能夠一直站在科研領域的前沿。我國的科技成果走向前沿,同樣需要儀器設備的創新。

    我國科研儀器過度依賴進口

      儀器儀表產品的高科技化,必將成為日后儀器儀表科技與產業的發展主流。世界近二十年來,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精密機械技術、高密封技術、特種加工技術、集成技術、薄膜技術、網絡技術、納米技術、激光技術、超導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獲得了迅猛發展。

      這一背景和形勢,不斷地向儀器儀表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如要求速度更快、靈敏度更高、穩定性更好、樣品量更少、檢測微損甚至無損、遙感遙測遙控更遠距、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廉、無污染等,同時也為儀器儀表科技與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并成了儀器儀表進一步發展的物質、知識和技術基礎。

      科學家在研究中主要受兩種因素限制:一是方法,二是儀器。有了方法而沒有儀器,研究仍無法取得突破,這也是儀器創新的原動力。

      儀器創新對我國科技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總是購買國外設備進行研究,在節奏上就比別人慢了幾拍。由于研究需要,很多儀器需要加工開發新的功能,但因為加工量小,外企往往不愿接,即使接了,也會拖很長時間,遲滯了研究的進程。國外的高水平實驗室,很多都有專門的儀器研發團隊。當科學家找到方法,所需要的儀器也能被很快開發出來,這使他們能夠一直站在科研領域的前沿。我國的科技成果走向前沿,同樣需要儀器設備的創新。

創新體系不夠健全

      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不夠健全制約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首先表現在高水平科學儀器研發基地缺乏。據科技部200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正在運行的22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實驗室中,只有4家直接以科學儀器設備命名;在總數約350家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中,直接與科學儀器設備自主研發相關的不到10家,而在企業中尚未建立科學儀器研發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與此同時,整個行業也沒有形成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有效機制,企業難以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有關資料表明,科學儀器研究和開發項目的承擔單位主要是中科院各研究所、各部委研究所和高等學校,而企業作為儀器制造的主體僅占6%。企業缺乏研究實力,只能跟蹤外國技術,缺乏市場競爭力。

      由于科學儀器的特殊地位,世界各國和大型跨國公司都加大對科學儀器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力度。而我國在“九五”期間,用于科學儀器攻關項目的研發總投入只有7500萬元,不足一個大型跨國公司年研發經費的10%?!笆濉逼陂g,中央財政投入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的資金合計為218億元,其中,投入質譜、光譜、電化學、核磁等通用科學儀器的資金僅為0.85億元,共投入110個項目,投入資金占中央財政投入總數的0.39%,平均每一項的投入為78萬元,這顯然難以適應本行業的發展。

      另外,目前我們的科技評價體系,以及整個學術界浮躁之風的影響等因素也都制約儀器設備產業的發展。

 國家正在實施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僅靠靈機一動的創新越來越難。創新方法和新儀器研制需要國家從政策上和項目資助、評估體系、產學研環境予以保證。國家應當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在科學儀器自主研發上盡快改變目前的狀況。

      比如應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對使用國產科學儀器設備可以享受使用進口產品同樣的免稅優惠政策,同時優先發展關系國計民生并且有研發基礎的科學儀器設備。提供寬松的科研環境,吸引優秀人才到科學儀器生產企業工作,完善科技人員評價指標,鼓勵大學、研究機構的科研人才攜帶科技成果進入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學儀器設備產業的競爭力。

      令人感到高興的是,最近幾年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等都列出專項經費,用于新型儀器和創新方法學的研究。如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的“科技儀器研究與發展”、火炬計劃、成果推廣計劃中的“儀器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科學院的“科技儀器升級與改造項目”、基金委的“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項”、教育部的“創新型儀器研發方向性探索”等,這些項目的實施對于推動我國新型儀器研發起到推動作用,也從某種程度上鼓勵研發人員能夠潛心研究,不受外界不良之風的擾動。

      完善科技評估體系,建立良好的先進科學儀器研發氛圍,支持和鼓勵科研人員從事具有長遠影響的創新型科學儀器裝置,建立一支耐得住寂寞的研發隊伍,保證我國在某些關鍵領域儀器研制的創新地位。科研儀器的不斷創新亦可帶動我國從高度依賴進口高端精密儀器的現狀中逐步擺脫出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