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及設備存在的四大問題

時間:2010-04-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們并不敢說,信息化做得多好多好,就可以避免礦難的發生。畢竟,礦難形成的原因太過復雜,特殊行業、管理紕漏、惟利是圖的小煤窯……

  這個月來最牽動人心的事情莫過于山西王家嶺礦難,2010年以來,我國先后發生過神華駱駝山煤礦透水事故、山西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河南伊川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等多起煤礦特大安全事故。

  煤礦管理者對生命的漠視、安全員的疏忽、操作人員違章操作、井下人員違反安全規程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煤礦安全事故,但是,我國大多數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及設備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監控系統四大問題

  1、大部分煤礦安全監測監控設備落后及老化。

  我國大規模安裝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產品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或第二代煤礦監控設備。雖然已經有部分國有大中型煤礦對這些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安裝了新一代數字化的監控系統,但是,大多數煤礦還在使用老式的設備和機器,因而,會出現安全生產的隱患,如果不定期、按時進行設備的檢查和維護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經信息化改造的監控系統和新一代數字化監控系統并不能很好地適應井下環境。

  我國不少煤礦監測監控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改造,并沒有考慮到井下實際情況,雖然達到了大量數據采集、實時傳輸、處理和顯示等功能,但是,其設備本身也對井下環境有著嚴格要求。例如,煤礦工作面是煤礦生產的核心所在,也是環境最惡劣、人員和設備移動最頻繁、事故多發的場合。然而,煤礦信息化改造采用了有線的工業以太網作為核心,即工作面監測監控信號的傳輸采用有線方式,但由于工作面是一個不斷移動的工作環境,有線傳輸的方式很難適應這種不斷移動和變化的工作現場,各種因素造成傳輸電纜損壞和扯斷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煤礦工作面采空區的監測更不可能通過有線傳輸的方式進行。

  3、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

  我國的第一批KJ系列監控系統由多家科研單位開發,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開發的新一代數字化監控系統,也是由不同的企業和機構獨立生產的。這些產品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統一的接口,使系統無法統一使用,造成了監測工程中的數據漏報、系統間無法正常通信等問題,導致了安全隱患的出現。

  4、新的傳感器技術并沒有完全應用到井下檢測中。

  以瓦斯檢測為例,現有的煤礦瓦斯監測裝置多采用電化學方式,這種方式對化學元件的要求非常高。一般電化學的元件的使用壽命只有幾十小時,需要經常更換,才能保證監測信息的正確性。一旦瓦斯巡檢員沒有定期更換,就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精確定位 現在的物聯網還做不到

  物聯網體系中的新型傳感器、無線傳感器網絡、RFID等技術以及統一的標準將能很好地解決現有煤礦監測監控系統中所存在的問題,但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于煤礦監測監控和井下救災,還需要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無線傳感器網絡(WSN)具有放置靈活、擴展簡便、移動性強和自組織等特點,這些特點無疑是井下監測監控不可或缺的。因此,基于WSN的井下的監測監控,將比目前采用的有線方式具有更多的優勢。但是,工作面布置有液壓支架、采煤機、刮板運輸機等大型金屬設備以及煤、巖等介質,因此煤礦工作面隧道是一種非均勻異質邊界的有限空間。此外,隨著工作面的推進,信息傳輸的空間形狀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現有的地上無線傳感器的研究成果并不能簡單地應用于采煤工作面,因此,無線傳感器網絡在井下應用還有許多關鍵技術和問題需要解決,如克服井下多徑干擾的傳輸方式、組網形式、拓撲結構、通信協議等。

  Pradeep K.Mohanty和Moise Ndoh最早提出在煤礦井下大巷中利用WSN實現煤礦工人的跟蹤定位及井下環境監測。在國內,中國礦業大學得到了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煤礦工作面無線傳感器網絡組網關鍵技術研究”和2009年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長距離WMSN的礦井多媒體救災通信系統”的資助,將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于煤礦井下監測監控和井下救災;中國科技大學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資助下立項研究“基于CNGI和WSN的礦山井下定位與應急聯動系統”,通過無線傳感網絡對每個礦工進行實時定位,期望實現與各種災害預警系統的聯動。

  中國礦業大學在3月15日與江蘇省徐州市政府簽署了共建“感知礦山”工程研究中心的協議,集全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和開發物聯網產業,以期將物聯網技術早日應用到煤礦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