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9日,中國光彩事業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光彩集團)與俄羅斯電網股份公司簽署經貿合作備忘錄,計劃邀請國內電力設備商參與改造俄羅斯電網。俄羅斯電網線路有60%到80%都處于嚴重老化狀態,急需升級換代。俄方估計,要把這些線路和設備全部更換,涉及的金額將高達1000億美元。據透露,此項改造工程將在10年內為國內電力設備商帶來200億美元的利潤。
中國光彩集團權威人士透露,近日已經接待了多家內地及香港的電力設備商前來“報名”,應邀參加中國光彩集團牽頭的千億美元俄羅斯電網改造工程,其中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工程類公司,內地電纜方面的民營企業等。他表示,公司未來將仔細斟酌技術、實力、知名度各方面都優秀的企業做合作伙伴。
與此同時,中國光彩集團目前正在“快馬加鞭”地制定與俄羅斯電網股份公司的具體合作方案。
據中國光彩集團內部人士介紹,此次涉及金額達1000億美元的電網改造大單,將為國內電力設備商在未來10年內帶來200~300億元的利潤總額,電力設備商將獲得平均達20%的稅后利潤率。
日信證券研究員樊愷郁認為,短期來看,該消息有望刺激輸變電行業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上漲,從長期看,在繼國內大規模電網投資拉動后,俄羅斯市場為相關企業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長點。
這樣一筆有望給國內電力設備商帶來200~300億美元利潤的大單,讓眾多電力設備商對未來的市場份額有強烈憧憬。
受這一利好消息提振,7月13日,電氣設備板塊全線逆勢大幅上揚,成分區間漲跌幅(流通市值加權平均)達到3.84%,而當日全部A股則下跌0.39%。分析人士預計,由于該項目的前期運作剛剛起步,因此真正開始電網設備采購可能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中國光彩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公司目前關于此次合作的規劃正在制定中,目前只是處于與電力設備商廣泛接觸階段,暫時并未與任何具體的電力設備商達成合作協議。
中國光彩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最終能夠參與這筆蛋糕瓜分的電力設備商,有可能通過招標采購的方式產生,公司在選擇設備商時將看重公司的技術水平、綜合實力,并將對擬合作的公司進行實地調研,以確保采購的電網設備質量達到最優。
記者了解到,此次千億美元大單將涉及到的電力設備行業很全面,包括電纜、變壓器等電網建設所涉及到的所有設備都將列入采購范圍,目前公司接觸較多的是濟南、鄭州兩地的電力設備商,但還希望能夠接觸技術實力在國內領先的廠商,公司在收集了足夠多的設備商信息之后將開始對設備商實地調研,對其技術情況進行全面考察。
由于目前電力設備行業內民營企業占到不小的比例,有民營企業擔心未來參與俄羅斯改造工程中的可能性被壓縮,對此,中國光彩集團有關人士還透露,在篩選設備商合作伙伴的時候,對待民營、國營設備商不會有任何差別,技術和實力是最主要的衡量標桿。《中國證券報》
俄羅斯電網改造瞄準智能電網
8月4日,在北京復興門附近的一個大廈里,記者采訪了中國光彩集團有關負責人,在與俄羅斯電網集團股份公司簽訂俄羅斯電網改造項目備忘錄近一個月時間里,這次合作已經吸引了各方的目光。
早在2008年8月,據俄羅斯RBC市場調查網報道,俄羅斯大規模的電網建設規模超過了前幾年建設總量的數十倍,同時俄羅斯現有電網的老化和用電量的增長均為電網建設提供了寬廣的機遇和前景。根據俄羅斯政府通過的電力工程項目配置的總體規劃預測,到2015年俄羅斯的用電量最少將達到14260億千瓦時,最多為16000億千瓦時。鑒于計劃的建設總量遠高于前些年的總量,可見對動力工程建設企業的服務將有很大需求。俄羅斯電力工程建設公司的專家認為,在未來5年,實際上俄羅斯的所有地區都將呈現電網建設迅猛發展的勢頭。
談及此次的合作,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改造以電網智能化為主。目前已經確定以圣彼得堡為開端,分別從各個城市對電網進行升級換代的改造。
中國光彩集團正在籌備注冊一家項目公司,作為中國光彩集團與俄羅斯電網改造項目的主要設備招標供應商及項目承包商,目前正在征集有意向的設備商或項目承包商加盟。
據了解,中國光彩集團內部并沒有電網改造方面的業務,因此為了俄羅斯電網改造項目,該集團專門成立一家項目公司進行承接。該集團透露,目前接觸的設備商包括香港或內地上市的設備商,其中不乏技術實力較強的設備商龍頭,也包括一些民營電力設備商。
該負責人拿出幾頁紙,上面是各類型電氣設備制造廠商的名單。他告訴記者,光彩集團正在仔細篩選未來的合作伙伴,技術實力和知名度是兩條硬指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光彩集團原則上只與央企合作,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則希望與年銷售額在20億元以上的公司合作。目前接觸較多的是南方地區的電纜、變壓器等設備商,為了增加設備商及承包商的接觸度,還設立了相應的項目介紹網頁,方便讓有合作意向的設備商或工程承包商了解公司相關信息。
項目公司設立之后,將開始著手改造方案的設計、建設、采購階段,按照行業慣例,從項目設計到進入項目具體招標采購階段需要必經的程序和時間。
該負責人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夠使電氣設備制造廠家資源聚集,繼而拉動行業整合和產業集群。
這是一個好機會,但要耐心等待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邢玉久的判斷是:這對于國內設備制造企業是一個好機會,但改造的進度未必會很快。
分析目前公布出來的備忘錄內容,邢玉久認為有兩點值得注意:賣方信貸的合作形式和長達10年的時間跨度。
合作備忘錄約定,由中方銀行提供賣方信貸,俄方銀行則以中方提供的信貸作擔保,并以上述信貸作為中方改造電網的支付款。邢玉久說,之所以采取這種形式,是因為俄方缺少建設資金。這是俄羅斯遲遲沒有進行電網改造的一項重要原因,也是俄羅斯最終選擇與中國企業合作的重要推力。
“中國擁有大量現金,這正是俄羅斯所缺乏的。”邢玉久說。
賣方信貸的合作形式讓中國企業在爭取俄羅斯電網改造大單時占據了有利地位;而我國與俄羅斯高度近似的電壓等級系列,以及設備產品較高的性價比,則進一步增加了這種優勢。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系統所專家楊海濤表示,俄羅斯的主要電壓等級系列有兩種,分別為110千伏/220千伏/500千/1150千伏(曾經投運)和110千伏/330千伏/750千伏,這與我國基本相同。
“線路輸電距離也與我國相似,因此采用我國的設備是十分便利的。”楊海濤說。
邢玉久也認為,我國和俄羅斯的電力頻率都以50赫茲為主,這使得雙方電網在輸電技術上相通。因此,國內設備制造企業的產品出口到俄羅斯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
但是,邢玉久強調,電網改造周期比石油、天然氣的建設周期長,從投入到盈利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缺少資金,它很可能在確保先期投入實現盈利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進一步投入。因此,在10年的合作歷程中,雙方很可能是先借貸一部分,待改造順利后再繼續投入。
這也就意味著,雙方的合作,將有賴于俄方的還貸能力能否承受未來對世界經濟、政治環境的影響。“因此,改造的進度不會很快。”邢玉久判斷。
那么,對于國內制造企業來說,是否應該積極參與這一項目?一旦參與,那么角色定位又應該是什么?
楊海濤介紹說,俄羅斯電網的老舊主要表現在供電網設備老化、輸配電能力發展滯后。尤其是設備絕緣老化現象特別突出。“2005年5月底莫斯科發生的大停電事故,就是由絕緣老化引起的。”楊海濤說。
1955年開始,蘇聯開始投運500千伏電壓等級線路。楊海濤稱,俄羅斯大約有60%~80%的500千伏設備投運30年以上,目前亟待更新。莫斯科電力公司在2001年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線路老化率達到了47%。雖然沒有更新的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老化率要比47%更高。
“所以說,俄羅斯的市場是很大的,中國企業應該‘走進去’。”邢玉久說。
隨著企業產能越來越大,以及企業國際化競爭需要,“走出去”是企業的必然之路。專家認為,雖然尚不能確定此次協議究竟何時才能給設備企業帶來實質性收益,但是它所指明的道路是值得認真思考的。
“打包出口,商務牽頭,這樣能夠減小國內制造企業的出口風險,協調的事情則由專門的金融企業或投資公司操作。”邢玉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