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國輪胎行業雖然遭受金融危機和美國輪胎特保案雙重沖擊,但在國家內需政策的拉動下,輪胎產量達到3.8億條,同比仍然增長8.6%。
出口方面,因受輪胎特保案影響,44家中橡協會員企業的出口交貨值比去年下降3.4%。去年為規避35%美國輪胎進口稅率,國內輪胎生產企業前三季度集中出口輪胎,導致第四季度輪胎出口量銳減。
特保案對2009年輪胎出口影響是1000萬條,而2010年則是3000 萬條。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生效的特保案效應將在今年開始顯現。
除此以外,輪胎企業還遭受原料價格走高和國際市場需求不旺等多種不利因素困擾。天然橡膠是輪胎制造的主要原材料,70%依賴進口,且進口關稅高達20%。近期天然橡膠因西南以及東南亞旱災等原因而價格同比上漲近一番,達到25000元/噸,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世界市場汽車輪胎需求不振。2008年全球輪胎需求量為13億條,2009年下降到12.4億條,其中卡車胎需求量下降3.7%,輕載胎下降4.2%,轎車胎下降5.2%。2010年轎車胎需求量預計還將下降0.2%。
主要車企一季度表現
長安汽車3月生產10.59萬輛汽車,如果加上哈飛的3 萬輛和昌河的1.86萬輛,生產和銷售繼續保持高增長。在其年報中披露的2009年應收票據項總額高達70.20 億元,占總資產的28.69%,這項數據表明長安在去年快速發展中采取了賒銷的銷售策略。
長安汽車采取超常規的發展模式,為2010年的持續發展既取得先機,又埋下隱憂的伏筆——高比例的應收票據會影響企業資金的流動性。
上海汽車2010年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10年一季度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凈增長300%以上(上年同期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7億元)。汽車產品產銷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3月產銷分別是32.22萬和33.64萬輛,第一季度累計產銷84.64萬和89.18萬輛,累計同比增長59.16%和63.61%。上海通用和上海大眾占據企業銷量前兩位。
金龍客車延續了2009年下半年以來出口迅速恢復增長的良好勢頭。今年1~3月份,據海關統計,廈門大金龍出口客車共計1221輛,貨值3024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05%和74%,其中,新能源客車61輛,貨值400萬美元,占總出口值的14%。其出口量和出口值均接近業績最佳的2008年歷史同期水平,呈明顯恢復性大幅增長態勢。其一季度大宗產品出口地區為北非地區的埃及等國。
江蘇國泰為規避股市風險,將開展遠期結匯業務。此舉將有效規避或減小匯率波動風險、客戶違約風險和回款預測風險。化工新材料業務穩步進行,其即將投產的電解液原材料六氟磷酸鋰仍是稀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