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漲價如此之高,為什么日本企業還接受呢,難道他們不怕無利可圖嗎。
最近,新日本制鐵公司等日本大型鋼鐵企業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等就鐵礦石價格上漲達成協議,從4月開始執行新價格。
據此間媒體報道,日本鋼鐵企業與淡水河谷公司等礦商議定,每噸鐵礦石價格為105美元,比上一年度上漲92%。同時,雙方打破以往按年度定價的長協機制,改為更能反映現貨市場價格變動的季度定價方式。
日本鐵礦石幾乎全部依靠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對日本鋼鐵業及汽車等下游產業乃至整個經濟都會產生很大影響,日本鋼鐵企業為什么會接受鐵礦石漲價呢?
其最主要原因是鐵礦石資源被高度壟斷。統計數據表明,在世界鐵礦石出口額中,淡水河谷公司占29%,力拓公司占22%,必和必拓公司占16%,三家公司總出口量為12.1971億噸。日本進口的鐵礦石中90%來自這三家公司,因此不得不受制于人。
原因之二是需求旺盛,現貨交易活躍,這不僅是礦商要求大幅漲價的直接原因,也是導致長協機制崩盤的主要原因。2009年度,日本鋼鐵企業鐵礦石的進口價格為每噸55美元。然而由于需求旺盛,鐵礦石價格一路飆升,到2010年2月下旬部分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已達每噸130美元。因此,在3月談判正式開始后,淡水河谷公司立即拋出每噸100多美元的定價方案,并將定價周期由過去的一年改為三個月,以反映市場價格變動。淡水河谷公司談判態度異常強硬,日本別無選擇。
原因之三是礦商提價直指新興市場。對世界三大鐵礦石生產商來說,新興市場鐵礦石現貨需求不斷增加,是他們最大的銷售對象。而日本鋼鐵產量只占世界鋼鐵產量的7.1%,新日鐵公司僅占2.1%。談判對象雖是日本,但定價針對所有國家的所有鋼鐵公司,因此三大礦商根本不可能在談判中對日本鋼鐵企業做出讓步。
另外,日本為鋼鐵出口大國,因此日本鋼鐵企業即使接受鐵礦石漲價,也可以通過提高鋼材出口價格等將成本壓力轉嫁給國外成品制造商。而且,日本鋼鐵企業在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都持有股份,其中在淡水河谷的持股比例高達15%,因此鐵礦石漲價的部分收益最終會回流,日本鋼鐵企業將能從漲價中獲取一定收益。這些也都是日本鋼鐵企業最終接受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的重要因素。
盡管日本鋼鐵企業在今年鐵礦石價格談判中處于被動并最終接受礦商大幅漲價的要求,但這主要是客觀環境所致,其在談判中的議價能力依然很強,一些做法也值得借鑒。其中,日本鋼鐵聯盟是由日本主要鋼鐵企業組成的行業組織,在行業內部協調及對外談判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