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發展中,紡織業更需要在利好政策的引導下,挖掘潛力。而挖掘自身潛力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首先,在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方面應努力擴大內需,而擴大內需的潛在市場在農村。隨著“三農”政策不斷深入,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逐漸提高,億萬農民是農村市場的消費主體。我國自主服裝品牌進入農村市場,避免同質化競爭,使產品形成差異化、多樣化,滿足不同消費者對服裝產品的消費需求。
第二,通過技術創新,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將自主品牌的發展滲入到“低碳經濟”。墨爾本大學的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對生態的影響比棉布少50%。用竹纖維和亞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產過程中更節省水和農藥,因此,在服裝面料選擇方面,可選擇更加環保的大麻纖維制成的布料。另一方面,要做好生產環節的減排。有關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全過程能耗大致為4.84噸標煤/噸纖維,其中,服裝行業能耗為1.05噸標煤/噸服裝,織造行業能耗為0.95噸標煤/噸纖維左右,印染行業能耗大體在2.5噸—3.2噸標煤/噸纖維之間,平均為2.84噸標煤/噸纖維,印染行業約占全行業能源的58.7%,成為紡織服裝業節能的重點。因此技術更新成為實現節能降耗,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關鍵。
第三,加快自主品牌建設。除了加強企業核心品牌的建設外,也要發展多品牌戰略,依據自身的特點,打造核心競爭力,此外,企業的渠道建設、市場活動管理、口碑建設也是品牌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最后,紡織服裝業還應該提高自身的信譽。振興規劃中提出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作為企業自身想要獲得信貸支持,就要搞好自己的品牌建設,要有好的經營業績,要具備真實、客觀的財務狀況,要有規范的管理制度,要能夠客觀真實地將自己的實力展示在金融機構評價的范圍之內。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快振興紡織工業,必須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為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鞏固和加強對就業和惠農的支撐地位,推進我國紡織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