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干旱半年的昆明終于迎來了一場“及時雨”。昆明的建材商也在浩浩蕩蕩的發展浪潮中迎來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甘霖”,首先得力于由政府部門牽頭的城中村大面積改造,這場改造也順勢牽動了建材商的市場份額將隨改造而迅速提升。其次,昆明呈貢新城區的新建工程加大建材商市場份額。僅此兩項已足以使具有實力建材商每年市場份額增加30%以上。
目前,全市約有建材市場30余家,建材經營商鋪約7000戶,年稅收上億元,在全市經濟領域中可謂舉足輕重。
縱觀今天昆明具有影響力的建材賣場大至可分為三類:
點狀經濟類:這種形態是目前缺乏品牌威力的中國企業最為熱衷的擴張形式,用八個字概括:覆蓋全國,渠道制勝。主要不是通過經營產品而是通過經營網點來制勝,如:居然之家和即將開業的紅星美凱龍為代表,有自己相對完整的經營系統,找到合適的位置后就開始復制這套系統。
面狀經濟類:用一句話概括:位置!位置!還是位置!用先天區位優勢吸引品牌,然后再以產品品牌提升賣場品牌。代表有:云紡裝飾廣場、華洋家居廣場、得勝家居廣場。此類商家的特點為:具有好的地理位置,同時企業前身往往是經營零售業頗具經驗的企業。
線狀經濟類:俗稱總部經濟。“總部經濟”的開發模式——這一模式著力于從建筑形態、運營機制等各方面搭建適宜“企業總部”成長的優質平臺,以吸引總經銷、總代理、旗艦店、形象店等企業總部的入駐。目前,大商匯已有包括潔具、裝飾等行業在內的300多家品牌建材裝飾企業的總部落戶大商匯,形成了建材品牌企業總部云集、旗艦店扎堆的良好格局。這樣的總部效應體現在:作為經營者,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對自己的產品進行體驗式的展示,提高了銷售的成功率;作為消費者而言,大量企業總部的會聚,使他們有機會在體驗與比較中獲得價格實惠的產品。從長遠來說它是一個整合了所有與建材有關企業的綜合體,同時也是大部分建材商家總部的集結地。在當地可以說具有不可復制性,其他企業很難模仿。昆明唯一的代表有:大商匯國際建材城。它總以一種“大哥”的姿態出現,任何一個舉動總和“大”有關。
今天的昆明建材賣場就是以上三種經濟形態的集中體現,混雜是常態,說明整體消費趨勢是向上的。很多商戶在這樣的環境中游刃有余的賺到盆滿缽滿,有的商戶也在這樣的環境中悄悄淡出。
在昆明,紅星美凱龍這位巨頭即將入駐,留給建材商們很多懸念,更有甚者在思考:是否昆明建材賣場會飽和我們無需太多評價,因為只有不爭氣的企業,沒有不景氣的市場。最干旱的沙漠,也會有人找到綠洲,就算是抱著條亞馬遜河,固步自封的企業也未必就能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