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或許還記得早先的瓷器街(現金昌利至國貿廣場路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那條瓷器街成為景德鎮人心目中的一個地標。
業主們把大量的瓷器陳列在鋪子外,陶瓷猶如夏日繁星般,密密麻麻地鋪陳在街道兩旁,各種瓷器幾乎都能在此找到,瓷器街的熱鬧也成為了當時瓷業繁榮的縮影。
隨著城市規劃與市場的升級,大概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市開始拆除一些馬路市場,易地或就地重建陶瓷大市場,如國貿廣場就是由賽跑坦陶瓷市場在東風瓷廠企業改制后的地塊上發展而成的,新橋的建筑陶瓷市場也整體搬遷到豪德貿易廣場。與此同時,金昌利、中國陶瓷城、陶瓷大世界、中國瓷園等一批陶瓷市場相繼落成,它們經營的陶瓷品種雖然大部分相同,但也有各自的一些特色。此外,以社區為中心的陶瓷生產集聚區域,如樊家井、筲箕塢、老鴉灘、老廠、石嶺、洪源、官莊、湖田等自產自銷式的陶瓷批發零售市場也在不斷地發展。
區域與定位的個性表現
踩著2010年的時間節點,恒業陶瓷文化創意街全面啟動。該陶瓷街區率先提出了“大師匯”的概念,將“一鋪一大師,一街一世界”作為它的定位,致力于為高端藝術陶瓷提供綜合平臺。
其開發商恒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亞明先生表示,恒業陶瓷文化創意街的啟動僅僅是個開始,建立門戶網站以及分銷渠道等,將是非常重要的后續工作。
這種特指性的定位對突顯自身的個性特色有很大幫助。
為與其他陶瓷市場區分,金和匯景也同樣進行了個性化定位———“打造永不落幕的瓷博會”。
金和匯景營銷總監林健先生透露:金和匯景將運用百貨業態模式打造一站式購物陶瓷商城,配備展廳、鑒定中心、拍賣中心,采用類比“服裝發布會”的模式為陶藝家們提供一個對外展示、宣傳的平臺,并配有餐飲、住宿等完善的配套設施。
而斥資近億元拍下原第五中學地塊的香港宇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也將在這塊“城市心臟”區域開工建設雙子樓———“地王大廈”,其中的一、二層計劃打造成陶瓷商城。
該陶瓷商城采用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模式,走高端路線,為陶瓷產品增加附加屬性,相關的休閑、餐飲、住宿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從而構筑瓷都一流的綜合性商業平臺。而在定位之外,區域的選擇也絕不是巧合,越來越多的陶瓷市場往城市中央聚攏。
倘若說,市區的國貿廣場和華陽新時代廣場、金昌利處在黃金三角的方位上,那么現在,這種黃金方位的優勢正在往周邊輻射,人民廣場在作為城市中心的同時,也將成為陶瓷市場的中心。
新近落成的恒業陶瓷文化創意街、正在建設的金和匯景陶瓷市場和國貿廣場三期以及將建的地王大廈都在人民廣場至火車站路段毗鄰而聚。
可以想象,幾年后,這片區域將彌漫著怎樣濃厚的陶瓷氣息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