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許繼集團:低碳經濟下的技術革命

時間:2010-03-12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2010年新年伊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許繼集團實現全年銷售收入破百億,成為河南省許昌市第一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

      許繼集團在2009年積極地參與了企業購并與重組,在獲得資金支持的同時,又將獲得技術等方面的支持;2010年新年伊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許繼集團實現全年銷售收入破百億,成為河南省許昌市第一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

      很多人會問,許繼集團是如何將一個1984年銷售收入僅1920萬元的小廠,打造成2010年銷售收入100億元的大集團?如何在這26年間,將銷售收入翻了500多倍呢?

      或許,這對于勇于技術創新、重視人才培養、善于企業管理改革的許繼集團并不意外。那么,對于國內輸變電二次設備制造第一方陣的領軍企業來說,特高壓、智能電網又會給行業帶來什么?面對低碳經濟帶來的變革,電力設備制造業又該如何適應和發展?

      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專訪了許繼集團董事長王紀年。

      新形勢帶來的新機遇

      記者:面對2009年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國家提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您認為哪些政策對整個電力裝備制造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有哪些影響?

      王紀年:電力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和支柱性產業,是國家綜合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電力系統面臨兩個好的機遇。一是中國4萬億元的經濟發展刺激計劃,對電力設備行業非常有利。目前我國計劃投資4萬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相當大的一塊是投入到電力工業和鐵路建設中,這為輸配電設備行業提供了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空間。

      另一個就是國內特高壓電網建設帶來的機遇。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建設堅強特高壓電網,是國家實施能源戰略的重大部署和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重點工作,為電力裝備制造技術實現新跨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特高壓輸變電建設工程,目標堅定,投資有力。我國輸配電設備企業的制造技術正在快速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去年,在國內首個特高壓輸電項目——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帶動下,國內企業取得了豐碩的自主研發成果。經過這次特高壓的考驗,我們制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上首條特高壓交、直流設備,不再像原來那樣跟著ABB、西門子后面學步,可以說整個裝備制造業結束了在跨國公司后邊跟著爬行的尷尬時代。

      特高壓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對中國電網的建設,對于民族工業的發展,對于整個國家經濟的推進都具有很強的戰略意義。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特高壓之后,又狠抓了系統研究、標準制定、技術攻關等,且取得的成績更是非常了不起的。

      低碳經濟下的技術革命

      記者:今年兩會一號提案是發展低碳經濟,那么,低碳經濟給電力設備企業技術升級帶來哪些要求?電力設備企業將如何面對?

      王紀年:低碳經濟對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裝備技術上。首先,建構國家大網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低碳經濟最核心的是風能、光能、潮汐能和大規模新能源的使用,這些新能源的順利使用要求必須能夠進行大容量儲能、長距離聯網和整個電網的調節,也就是大電網要有足夠的協調能力,滿足新能源平穩、可靠、安全入網。
      其次是中間配電環節的技術問題,我們要研究配網怎樣才能把綠色能源使用得更好,能使綠色能源發揮最大的效用。這不但是配電網的一次挑戰,也是一場電力電子技術和信息控制技術的革命。

      第三,運用什么樣的控制系統也將裝備制造業帶入一場新的技術革命中。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每個家庭都可能成為一個充電和發電的基點,如果每個家庭都有這種裝置該怎么控制,這對整個電網的控制、管理、輸送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每一個基點跟國家整個特高壓建設聯系起來,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需要做很多準備,比如說充電機,能充電能放電,要達到這一步需要我們多年不懈的努力。可以說,這個目標既遙遠也很現實。

      記者:在低碳經濟大背景下,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智能電網建設,智能電網建設應該是對電力設備起到促進作用,您怎么看?

      王紀年:總的來說,建設智能電網對帶動裝備制造業技術發展的作用是很大的。我們從數字化變電站和智能電網入手,已經投入了每年近千人的研究,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控制要求,一、二次設備的結合上都做了大量的技術上的前期工作。

      我們還為四川省北川智能化小區提供了方案。在方案中提出了北川新城智能電網系統建設規劃以及電網建設設施方案;其中包括智能變電站建設、配電線路建設、電動汽車充放電站建設以及分布式可再生電源建設,該方案既體現了現代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又符合電網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細節決定成敗

      記者:您認為目前國內電力設備行業與國外企業相比,差距在哪里?

      王紀年:大家都在爭取做大做強,都想做到最好。但應該清楚國內企業跟國外企業的差距還是不小的,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技術和工藝的精細化方面。不管是研發人員還是普通工人,我們的工作做得都還不夠細致,包括畫圖、數據處理、責任心等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這些缺點尤其是缺乏精細化管理對高新技術企業來說那是致命的。一個螺絲擰不緊就可能造成整個系統崩潰,細節對成敗起著關鍵作用。所以將來誰能獨占鰲頭,就看誰的工作更精細、誰犯的錯最少。許繼今后成敗的關鍵也就在是否能把技術工藝做得更精、更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