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資訊】中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水泥消費量逐年增加。2008年水泥消費量13億多噸,2000年到2008年平均每年增長11.2%,2009年上半年增長了14.9%。如果今后每年增長8%,到2015年水泥需求量將增加到20億噸,相當于27億噸產能。
解決辦法應當是,遵循現代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在此前提下政府對市場進行干預。
在市場機制作用下,企業會不斷提高自己競爭力。為提高競爭力,水泥企業進行擴張時,必然會對市場、資源和運輸等外部條件進行周密調查,會選擇先進的生產技術,會進行慎重決策,力爭避免盲目性。企業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提高競爭力的追求是避免盲目投資和解決水泥產能過剩的根本辦法。
在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除市場機制的作用外,還須政府的干預。政府應通過金融、稅收等政策進行調控,依據環保、資源、土地、能源、質量、市場準入和反對壟斷等法律法規進行監管,通過發布正確信息等方法進行引導。這是解決水泥產能過剩的必要手段。
水泥項目核準是政府對項目是否符合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最終審定。將政府核準作為解決水泥產能過剩的唯一辦法并對全國各地區各企業所有項目都“一刀切”的做法,顯然具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
當前水泥行業的主要任務應是科學發展新型干法和加快淘汰落后生產方法,以及解決局部地區盲目投資和產能過剩的問題。
在現在形勢下,要在38號文的框架內迅速采取補充措施:完善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如出臺行業準入的法規;盡快做好項目清理;加速大型水泥企業的項目核準進程和立即建立全國性和地區性信息發布制度等等。
愿我國水泥工業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繼續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