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季度,我國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平穩健康,總體呈現逐步回升、穩步走高的態勢。機械工業成為我國各個工業門類中率先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行業之一,對我國經濟的總體回升起到了拉動作用。國家政策的導向和扶持成為機械行業大幅回升的有力推動因素。
2010年,一些關系民生的重大工程項目,如高鐵、核電、電網、環保等依然保持較高的投資力度,對機械工業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機械工業延續快速增長勢頭是主基調。
整體發展態勢良好
中經裝備制造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09年四季度,裝備制造業的景氣指數為99.7點,預警指數為93.3點,均比三季度有所升高。這反映出我國裝備制造業當前發展形勢良好,行業經濟運行平穩健康,總體呈現逐步回升、穩步走高的態勢。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械工業信息中心處長白涌如在解讀2009年四季度中經裝備制造業景氣指數報告時說:“2009年,國家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裝備制造業、汽車產業、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相關扶持政策的陸續出臺,促進了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機械工業把握政策機遇,扭轉了訂單大幅減少、業務收入減少、經濟效益大幅滑坡的局面,轉而走向持續回暖、大幅回升、高速增長的上升通道。”
機械工業相關統計數據也印證了行業回升明顯的良好態勢。據介紹,2009年機械工業1—2月、1—5月、1—8月和1—11月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分別是負0.87%、4.23%、7.62%和13.52%,行業利潤增速分別是負25.81%、負7.73%、6.83%和22.81%。從這兩個指標一年的走勢來看,均呈現直線回升的勢頭,“機械工業整體狀況一季度出現較大的下滑,利潤下滑超過四分之一,經過二季度的企穩回升,三季度的加速回升,四季度已經達到較高的增長水平。”
在我國各個工業門類中,機械工業率先實現了大幅回升,高速增長,對我國經濟的總體回升起到了拉動作用。從數據比較看,2009年1—11月,機械工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2.8%,比全國工業增速高2.5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工業6.4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增速比全國工業高15.05個百分點。
政策作用積極明顯
國家政策的導向和扶持措施是帶動機械工業走出低谷的主要因素。其中,汽車、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等細分行業尤其從中受益,成為行業增長的亮點。
2009年,國家出臺的《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財政部關于對國內企業為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而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決定等相關政策,對裝備行業的生產和需求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極大地激發了裝備制造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白涌如表示:“2009年,機械工業技術創新步伐加快,新品迭出,捷報不斷,一批重量級產品開始替代進口產品,對我國核電、火電、水電、大型船舶、大型石化、冶金裝備、航空航天等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作為啟動農村市場的一個有力手段,我國實施了更大規模的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為農業機械全面保持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汽車除了受益于農村市場需求增長外,更大的刺激措施來自于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以及小排量汽車購置稅的減免政策。”白涌如說。
增長勢頭有望保持
中經裝備制造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09年四季度我國裝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降幅較上季度收窄,而環比上升,顯示外貿形勢出現好轉跡象。
“目前,世界機械工業回升趨勢明朗,世界機械工業生產指數突破90點,已經出現‘拐點’,主要機械生產國生產指數環比全部上漲,德國環比增幅最大達到40%,日本達到30%。”白涌如說,“各國機械工業的回暖預示著世界機械工業的需求逐步回暖。”
2010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輔以產業政策的配合,努力擴大內需的力度不會減弱,擴大消費的各項政策會繼續延續,并不斷得到調整和完善。白涌如認為,2010年,一些關系民生的重大工程項目,如高鐵、核電、電網、環保等依然保持較高的投資力度,對機械工業產品的需求依然旺盛。2010年,機械工業中的汽車、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以及電工電器、重型設備制造、金屬成形機床、食品包裝機械等依然是受益于政策的產業。
“2010年機械工業要繼續利用政策提供的機遇,調整產業結構,淘汰低水平產能,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的新突破,并以國內重大建設項目的成功應用為基礎,實現我國機電出口產品的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我國機械裝備工業高端技術和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白涌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