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需要打造民族品牌優勢

時間:2010-01-0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隨著汽車產銷量的不斷攀升,零部件產銷量也節節高升汽車大國并不意味著汽車強國,何時才能出現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看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整車如此,零部件更是如此。

     隨著汽車產銷量的不斷攀升,零部件產銷量也節節高升,中國汽車行業似乎正在經歷一個“暖冬”。然而,越是“熱市場”,越要“冷思考”。在為國內汽車業歡呼的同時,也要看到行業存在的不足。量的提升并不意味著質的提高,汽車大國并不意味著汽車強國,何時才能出現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看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整車如此,零部件更是如此。

      一位業內人士說,如果給我國整車企業打60分的話,我國零部件企業只能得40分。國內零部件企業在技術和工藝上與國外差距很大,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以北京現代為例,公司的利潤大部分轉移到了與之配套的外資零部件企業現代摩比斯。給北京現代供貨的中方零部件都是隨著主機廠整車價格的下降而調低價格,而摩比斯卻不是。由此可見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短板。

      當然,國內的零部件企業并非均無可圈可點之處,比如福耀玻璃、中鼎股份、濰柴動力等公司在各自的領域做得風生水起,有的公司甚至還得到了海外客戶的認可。可必須看到的現實是,福耀玻璃等公司的產品并非汽車的關鍵零部件,還容易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受到沖擊。

      在動力總成等關鍵領域,并沒有國內汽車企業的身影。雖然我們也有發動機做得比較好的公司,如濰柴動力,但是跟海外重卡發動機巨頭相比仍差距懸殊,其核心配件仍需要從海外進口,并承受昂貴的報價。

      打造提升國內汽車零部件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迫在眉睫。分析人士表示,要縮短這種差距,必須首先要在研發方面花大力氣、下硬功夫,其次還要有市場。越來越嚴格的節能、環保、全球法規與標準,增加了零部件產業技術進步的迫切性。可現實的情況是,大部分國內零部件企業不愿意投入,僅僅滿足于粗放式的增長。

      平心而論,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與發達國家的公司相比,起步要晚很多,而已經領先的國外企業并未放松研發,此外還有人才隊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靠自己埋頭苦干、奮力追趕并實現超越,企業確實有難處。可是,這并不能成為自甘落后的理由。誠然,大部分零部件企業不具備趕超條件,但是更應當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有一種危機感和緊迫感,抓緊研發,鍛煉內功,否則差距會越來越大。

      我們看到,有的企業抓住了金融危機提供的機會,彎道超車、抓緊海外收購,如北汽成功收購薩博技術,吉利與福特就收購沃爾沃達成框架協議。且不論最終的效果如何,至少這種做法表明了企業不甘落后的雄心,也為零部件企業提供了一條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思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