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公布了首批智能電表招標結果,共有二十多家公司分享了這批近300萬只的電表訂單。智能電網包含從發電、調度、輸變電、配電和用電各個環節,智能電表屬于智能用電的環節,這次智能電表的招標可以算是在智能電網名義下的第一次批量招標。
在經過07年、08年的試點之后,國網公司原計劃在2009年初就開始投資約800億元的用電管理系統改造計劃,智能電網理念提出之后,多功能電表也隨之要求符合智能電網標準,原計劃建設的進度推后執行。原來在各省網招標的模式也改為國網統一招標的模式。由于智能電表標準到11月底才出臺,各省電力公司從09年中期就處于無表可用的情況。國網公司是電表廠商國內最主要的客戶,由于關系到今后能否進入國網,這次智能電表招標承載了國內600多家電表廠商太多太重的期望。
價格下降令人擔憂:本次招標共290萬只,招標的電表為1級三相費控智能電表和2級單相遠程費控智能電表。之前市場預計招標的金額約10億元左右,但最后中標總金額為6.4億元,大大低于市場預期。以2級單相為例,在08年試點階段的價格大約在250-300元/只,但這次招標的結果均價僅為約180元/只,比試點階段的價格下降30%以上。三相表的報價差異極大,最低價和最高價幾乎差一倍,從表1的中標情況仍可看出中標價格差異非常明顯,為能夠第一次中標,部分廠家幾乎是成本價來報價。據業內介紹,統一電表標準后,今后的研發費用會下降,成本降低,部分公司報價大約按照30%的毛利率,但部分公司以成本價來競標太過離譜,如果國網公司不改變招標的規則,今后的價格戰不可避免。
市場份額不具有代表性:由于從發布智能電表標準到進行招標時間太短,部分公司如長城開發來不及送檢樣表,沒有參與第一次招標。低價競標,使得龍頭公司如威勝集團和科陸電子等由于報價偏高,三相表沒有中標。國網信通公司、中國電科院、國網電科院是智能電表標準的制定者,國網的電表檢測中心就放在國網電科院,國電南瑞和國網信通以自己的名義參加競標,但由于以自己的品牌沒有過往業績也沒有中標。我們認為本次招標中標結果沒有充分體現廠家的實力,這次的市場份額不意味著今后也會如此,樣表通過檢測更有意義。涉及上市公司情況:東方電子三相表中標第一名,但中標價格最低,單相表沒有中標;許繼電氣兩款電表都通過檢測,三相表市場份額較低,單相表沒有中標;威勝集團(3393.HK)和科陸電子的兩款電表都通過檢測,三相表沒有中標,單相表份額較高;浩寧達(已過會未發行)三相表份額較高,單相表未中標;杭州百富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是高陽科技(0818.HK)的子公司,高陽科技電表業務之前被市場忽視,三相表和單相表市場份額都是第二;國電南瑞兩款電表都通過檢測,都沒有中標;長城開發沒有參與競標。
行業評級與重點公司:我們維持電氣設備行業“領先大市-B”投資評級,智能用電設備細分行業我們重點推薦威勝集團、科陸電子、國電南瑞、許繼電氣。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