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基于電化學原理的安培酶免疫檢測發展迅速,在食品工業、環境監測與處理、生物技術及臨床診斷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特異性親和作用以及酶的催化放大作用,通過檢測與待測物濃度相關的電流信號實現生物分子的檢測和識別,相對于傳統的光譜免疫檢測具有響應快、靈敏度高、成本低、體積小等特點。
基于MEMS工藝在硅襯底上制備微電極結構實現免疫檢測,能夠實現免疫器件的微型化、檢測試劑的微量化以及生產的批量化。但這類免疫傳感器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很多性能還有待改善,例如傳感器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較差,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向實用化、市場化方向的發展。
影響微型穩定性和一致性的因素較多,包括生物敏感膜的質量以及免疫檢測過程中的可控性等。首先生物敏感膜是生物傳感器的識別元件,是的核心。對于日益微型化的免疫傳感器,既需要在微尺度下行免疫分子的固相化,又要保證固相免疫分子的數量和活性,同時又要保證不同免疫傳感器生物敏感膜固化的一致性,具有很大的難度。常規對微傳感器敏感表面進行修飾的方法,無論在同化機理上是采用共價結合還是物理吸附,多采用浸泡、滴涂等方法來實現。每次對樣品的處理時間以及試劑添加量的多少,往往因人而異,同時也受環境條件的影響,使制備的生物敏感膜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難以保證。因此需要進行生物敏感膜固化過程的可控性技術和方法研究,以提高傳感器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其次,根據電流型免疫傳感器檢測的原理和特點,在免疫檢測的過程中需要依次在傳感器表面加入待測抗原、酶標抗體以及反應底物,并要在這些過程中對電極表面進行反復清洗。如此繁瑣的試劑添加過程目前在實驗室階段多采用人工滴加的方法來完成,帶來的不穩定因素眾多,很難保證傳感器工作環境的穩定和標準,從而影響傳感器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以上考慮,本文在MEMS工藝制備的電極型免疫微傳感芯片的基礎上,設計和制備微反應室以及微進出樣溝道,利用SU-8膠和PDMS等材料搭建微流體系統,用以結合蠕動泵完成敏感膜固定化及進樣和清洗等免疫檢測操作過程,消除人為干擾,改善生物敏感膜制備以及免疫反應環境,探索提高生物敏感膜固化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為提高免疫微傳感器檢測一致性的研究積累方法和經驗。
根據免疫傳感器檢測的原理及特點,并針對提高微型免疫生物傳感器穩定性和一致性的需要,進行微流體系統的設汁和研究。設計面向應用化和穩定的免疫檢測系統,考慮到低成本和易操作等因素,采用將微反應室和反應電極分別制作的方法。實驗時在電極片表面粘附微結構形成微反應系統進行免疫檢測,反應結束后可以將反應室與電極分開,相對于一次性的反應電極,微反應窒可以經處理后實現重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