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09年末,預計全國的新型干法生產線將突破1000條,新型干法熟料生產能力將達到9.4億噸,水泥產量將達到15億噸。同時,30年來,中國的水泥產量以超過年均10%的高速度持續增長。
一、近年來,新型干法水泥的發展近年來非常迅速。到2009年末,預計全國的新型干法生產線將突破1000條,新型干法熟料生產能力將達到9.4億噸,水泥產量將達到15億噸。同時,30年來,中國的水泥產量以超過年均10%的高速度持續增長。
據相關資深的業內人士表示,在談到中國水泥的發展時,他一連說了幾個想不到:想不到中國水泥的產能產量提高的如此迅速;想不到新型干法水泥發展速度會如此之快;想不到水泥投資會火熱到如此的地步。
一位業內高層人士在回顧中國水泥發展歷程時,曾談到一段往事:當年他曾向國務院一位領導提出,希望國家給予水泥行業100億的投資,以把我國水泥行業做強。這位領導要求:“十一五”期間,能不能把新型干法水泥增加個幾千萬噸。結果十一五還沒有結束,全國新型干法水泥已經搞到八億多噸。這個速度是當時完全沒有想到的。
2000年時,全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僅為6656萬噸,而到2006年便達到了5.1億噸,2008年更達到8.1億噸。不過短短8年,中國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總量的比例就從12%迅速提高到61%,到2009年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突破70%甚至80%都完全可能。其發展速度,確實高的驚人。
從水泥產量來看,1978年,全國水泥產量只有6524萬噸,2001年,全國水泥產量是6.61噸,2004年達到9.7億噸,2005年首次突破10億噸,2007年水泥實際產量超過13.5億噸,2008年為13.88億噸,2009年上半年,超過7.35億噸。年平均增長率接近13%的高位。
中國水泥的產能產量連續多年出現大規模增長,完全得益于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基礎建設投資的持續增長。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建設拉動,特別是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以及大量的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這些都需要水泥的支撐。一言以蔽之,是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導致了水泥產業的長期繁榮。
這樣的發展速度,確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至于國家相關部門對水泥增長的規劃,長期以來跟不上水泥的實際增長速度。2002年,規劃水泥產量5.9億噸,實際生產7.5億噸;2003年,規劃水泥產量7.5億噸,實際生產8.5億噸;2004年,規劃水泥產量8.5億噸,實際生產9.5億噸;2005年,規劃水泥產量9.5億噸,實際生產10.5億噸。2008年,規劃12.5億噸,實際生產13.8億噸。連續10年,每年水泥的規劃目標與實際水泥產量,相差幾乎都在一億噸以上。
從1985年到現在,中國水泥產量連續二十多年名列世界第一,是同期全世界水泥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同樣,中國的新型干法水泥,也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從上列數據看,近幾年來,速度更是快的驚人。
但中國水泥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亦出現了投資過度,產能過剩的態勢,其嚴重程度,很讓業界人士和國家相關部門擔憂。到目前為止,國內各大區域,除西北的新疆、甘肅稍好一些之外,各個省區都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泥產能過剩現象。在飽受業內詬病的“浙江現象”后,“四川現象”、“重慶現象”、“河南現象”、“湖南現象”等等,已成為或正在成為新一輪產能嚴重過剩的典型。
為什么中國的水泥投資態勢,已經到了國家相關部委和行業協會不得不出手進行產業政策修訂的地步,一些省區政府也已經出臺措施,停止審批新上水泥建設項目,但仍不能完全遏制這種全國性的投資浪潮。資料顯示,水泥已經成為我國包括鋼鐵、造船在內的三大產能嚴重過剩產業,而且其發展勢頭都并未衰減。
與鋼鐵、造船一樣,目前水泥的投資者仍然缺乏理性,投了再說,全然不顧行業產能整體過剩的事實。這種仍在持續的非理性投資,與一些地方政府尋求政績歡迎投資的沖動接合,這是形成持久不衰的水泥投資熱潮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我國目前的投資通道還比較狹窄。諸多熱點領域尚未對社會資本開放,而水泥屬于自由投資領域,目前國家及各級政府的入門限制并不算多。入門相對容易,熱情自然高漲。
原因之三還是市場向好。盡管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前景擺在眼前,但全國每年十幾億噸的水泥需求量,使投資人相信自己的水泥仍然有市場可賣,以水泥這種大批量供應的特殊產品,每噸只賺10塊錢仍然有利可圖,資本逐利的目標仍然可以實現,為何不投?
原因之四在于大型企業的戰略發展意圖。在持續的水泥項目投資熱潮中,幾乎處處可以看見大型水泥企業的身影,甚至成為了投資的主力軍。大企業的四處搶點布局,一是倚仗自身強大的實力,與當地水泥企業硬性爭奪市場,并且不畏忌任何競爭;二是有其戰略發展考慮。中國水泥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是大勢所趨,而進一步做大做強是所有大企業的夢想。布局四方,目標直指區域行業整合,兼并重組,在適當的時候大舉收購在競爭中敗北的中小型企業,達到迅速擴張自身實力,成為區域龍頭,保持全國行業前列位置的目的。
水泥過度投資的態勢還能持續多久,國家相關部委及省區政府出手究竟能否有效遏制投資沖動,筆者與很多行業中人一樣,尚心存疑問,正在密切關注中。
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為新型干法水泥的建設讓路,預計2009年立窯及其它熟料生產能力將減少9000萬噸。
水泥產業的落后產能淘汰,是在國家“節能減排”大背景下強力展開的。2007年6月4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宣布“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5億噸,平均每年淘汰5000萬噸。
2007年年底,國家發改委采用“點名到線”方式,公布了當年應予淘汰的落后水泥產能名單,27個省市區、1066家企業的1474條立窯水泥生產線名列其中。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200萬噸。2008年,涉及到26個省份,683家企業的933條立窯水泥生產線被宣布淘汰,全年淘汰水泥落后產能近6000萬噸。
2009年的淘汰名單尚未公布,淘汰9000萬噸應該還是一個計劃目標,能否完成,還要看最終結果。但筆者認為,這個目標與實際情況相比,顯得有一些大。2008年預期淘汰的目標是8000萬噸,結果不到6000萬噸,與目標有相當距離。而經筆者查閱,在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09)48號文“關于印發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確“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000萬噸”。因此,9000萬噸也可能只是一個預期。
據了解,在各類相關媒體上,對于淘汰水泥落后產能的報道,今年以來相比07、08年,卻有所減少。這一類報道,往往是非常具體的,某地某廠某條生產線于某個時候被“關停、拆除、爆破”。從最直觀的層面看,報道的減少應該說明此項工作進展不快。09年時間已經過半,今年究竟能夠淘汰多少,確實是一個未知數。
對落后水泥產能進行淘汰,是一場浩大而復雜的工程,牽涉到全國幾千家中小水泥企業前途命運,價值達上百億元的生產線,以及幾十萬工人就業等一系列問題,決非下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解決那么簡單。下列的幾個問題就很難繞過去:部分地方政府對淘汰立窯的態度并不積極,淘汰進程緩慢。特別是經濟相對落后地區,長期存在的水泥立窯企業已經對地方經濟構成了較大的支撐,形成了與政府、銀行、土地、用工等多個方面的緊密關系。一些企業正是倚仗與地方政府多年來形成的千絲萬縷關系,對淘汰軟磨硬抗。
被淘汰企業職工的安置是個難題。到2010年,要淘汰2.5億噸落后水泥生產能力,將涉及到幾十萬被淘汰企業職工的安置問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效率高、用人少。如何妥善解這些人的重新就業,對各地方政府,是一個十分頭痛的現實問題。
淘汰立窯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撐。對那些投入巨資建設并且正在正常運轉、不斷產生著經濟效益的立窯生產線,政府必須拿出相應的財政補貼政策。經濟發達地區財力雄厚,可以拿出錢來,補貼、獎勵、贖買被淘汰企業,迅速而穩妥地解決問題。但對于政府財力有限的地方,要拿出巨額資金用于淘汰落后水泥,顯然比較困難,其淘汰的進程則必然放緩。
截至到目前,我國仍然擁有機立窯企業近3000多家,落后水泥產能超過5億噸。在新型干法水泥發展如火如荼,僅新干法水泥已經可以滿足全國需求且出現過剩的態勢下,加快落后產能淘汰速度的呼聲很高。但由于有上述問題的困擾,這5億噸落后產能的淘汰難度甚大,全部淘汰的時間很難確定。因此,這些立窯水泥,必然還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與新干法水泥爭奪市場,從而加劇行業整體性的過剩。
因此,要以加速淘汰立窯水泥來緩解水泥行業整體過剩問題,目前看來并不現實。
三、很多新上生產線以日產4500-4800噸報批,卻以日產5500噸規模建設。近年新上的新干法水泥熟料產能要上浮10-15%。在近年淘汰的落后產能企業中,許多將原料磨改為了水泥磨,成為粉磨站。而同時,全國新上的大大小小水泥粉磨站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中國水泥或將由“以燒為主”時代進入“以磨為主”時代。
“報少上多”恐怕是全行業共有的現象,為了使新線的審批更容易過關,企業往往采用這種辦法,申報產能與實際產能之間的差距一般控制在10-15%,這就是造成整體新上產能上浮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全國今年1-6月投產的54條生產線中,4000t/d以上的生產線有23條,而在同期全國開工建設的68條新線中,日產4000噸以上的生產線多達40條。這中間,5000t/d或以上的生產線并不多,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報少上多”的原因,主要在企業冀圖搶時間搶進度,抓緊建設,盡早讓生產線投入運轉,最終目的還是以最快的速度搶占市場。在產能整體過剩的威脅下,產品早一天進入市場,不僅將為企業帶來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搶在激烈競爭之前,在市場站穩腳跟,從容應對可能到來的同行“血拼”。
但此舉帶來的后果,將會大大增加產能統計難度,而不準確的數據,則可能影響區域乃至全國的產業政策調整,對行業的危害不可小覷。
關于被淘汰的落后產能企業,到底有多少改成了粉磨站,這個數據很難統計,據說江蘇被淘汰的立窯就全部改成了粉磨站,加上各地大量新建的粉磨站,一定是個巨大的數字。而眾多粉磨站的建成投產,又必然會在“產能過剩”上雪上加霜。
相關的觀點:中小企業現在再上新干法線,已經太遲了,跟在別人后面永遠沒有前途,出路在于做粉磨站。觀點包括幾層意思:一是中國水泥將進入“微利時代”,而微利時代不是大企業的時代,可能不如中小粉磨站;二是在激烈的行業競爭到來之前,粉磨站的當務之急是大量占領終端市場,成為市場老大;三是由于產能過剩的原因,水泥熟料將變成“買方市場”,粉磨站購買熟料的廠家與價格的選擇余地都很大,不愁找不到原料,并將牢牢把握主動權。
對于這個觀點,今后會不會是粉磨站的天下,也無從把握。但全國各地粉磨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卻是不爭的事實。粉磨站相對建設與管理的成本都較低,建設周期短,占據的市場又遍及各個角落,始終處于市場一線,運轉靈活,不能不對大企業形成威脅,所以大企業們并不希望中小粉磨站遍地開花,但其勢又無法阻擋。如此發展下去,構成中國水泥行業一道奇特風景線,也未嘗可知。
有人斷言,中國水泥將逐步結束以“燒”為主的時代,而進入以“磨”為主的時代,聽來頗有幾分道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
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將無機LED微型化的技術?
美國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將無機LED微型化的技術,縮小后的LED甚至能夠用來作為顯示器中的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