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秦皇島港成為世界第一個2億噸煤炭輸出大港

時間:2009-09-0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秦皇島因港而生,注定了港口是這座城市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歷經了百年風雨、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能源橋頭堡的秦皇島港,也早已成為這座城市最耀眼的光環。

  秦皇島因港而生,注定了港口是這座城市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歷經了百年風雨、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能源橋頭堡的秦皇島港,也早已成為這座城市最耀眼的光環。   我國能源運輸的主樞紐港   站在秦港煤碼頭,遠處,一艘巨輪正在緩緩進港,裝船機的長臂忙碌地往另一艘5萬噸巨輪上裝煤。附近就是大秦鐵路的終點,翻車機正同時翻轉3節車皮,將煤傾倒在皮帶機上送往碼頭,卸空的煤車再由循環線路返回大同。   每天,萬噸級巨輪絡繹不絕地進出秦港,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出的煤,“養活”著沿海地區的許多能源消耗大戶。“秦港是世界上第一個2億噸煤炭輸出大港,煤炭吞吐量占全國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秦港集團董事長黃建華介紹說,“秦港已成為華東、華南經濟發達地區主要能源供給港和我國能源運輸體系中的主樞紐港。”   老秦港人見證了秦港巨變   “60多年來港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家4代先后當港口工人的秦港二公司職工郭春寶告訴記者,他們家4代人見證了港口從人工裝卸到半機械化再到現代化的變遷。   據老郭介紹,上世紀40年代,祖父進港務局成為碼頭裝卸工,10年后父親也成為了港務局的工人。當時的港口是個小碼頭,裝卸全靠手拉肩扛。1978年,他入港參與煤一期工程建設時,秦港只有3個泊位,碼頭上還是半機械化運作,煤炭吞吐量只有1047萬噸。煤一期工程實現了作業過程半自動化,但卸車和裝船還得靠人工。1985年,煤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在全國首次使用新月型串聯型翻車機,除人工提鉤外,測定車體長度、車輛定位、撥車推車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此后,煤三期、四期相繼建成投產。2005年8月,女兒郭媛君大學畢業考入秦港集團,參與煤一期自動化翻車能力提升改造,并見證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輸煤碼頭———煤五期的建成投產。   目前,秦皇島港擁有生產泊位4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42個,最大可接卸15萬噸級船舶,設計年通過能力2.23億噸,擁有鐵路、公路、管道、航空等布局合理的港口集疏運網絡,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輸出港和散貨港。   擁有眾多世界和中國第一   說起秦港的輝煌歷史,秦港股份有限公司宣傳科工作人員陳曉光如數家珍:目前秦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現代化生態型煤炭碼頭群、最先進的煤炭裝卸設備和最大的煤炭專用堆場;2007年秦港煤炭吞吐量達2.14億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2億噸煤炭輸出大港,并連年奪得世界最大煤炭輸出港和散貨港桂冠。在中國港口史上,秦港1973年建成的原油泊位是我國第一座管道輸油方式的油碼頭;1983年建成的煤一期工程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制造和安裝的現代化煤炭專用碼頭;1985年的煤二期工程是我國第一座利用國外先進技術建成的煤炭碼頭;2006年4月建成試投產的煤五期,目前為止仍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煤炭專用碼頭,同時創造了世界同行業碼頭當年投產、當年達產、當年超產、當年贏利的新紀錄。   如今,秦港加快了融城步伐,積極運作西港東遷,在完善港口功能的同時,加快發展臨港產業,主攻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建設中國北方沿海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港口物流集散基地和生態休閑度假中心,發揮秦皇島沿海臨港優勢,形成城市與港口發展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