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人物專訪 > 資訊詳情

NI中國之路:十年發展不尋常

時間:2009-08-19

來源:NI-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

導語: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NI對中國市場充滿了信心。1998年,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NI)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就設立在上海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NI對中國市場充滿了信心。1998年,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NI)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就設立在上海,來自中國各頂尖高校的優秀畢業生匯聚在這里,相繼推出了在測試測量行業領先的技術和產品,應用在汽車、電子、機械、通信等各個領域。迄今為止,NI上海緊跟NI在全球的發展趨勢,不斷擴大產品線的供應,并提升技術支持和服務的質量。我們好奇于NI在中國的“十年發展之路”,更想深入了解這個來自美國的企業如何在中國市場煥發光彩?2009年6月末,本刊記者采訪了NI中國市場部經理朱君女士,詳細了解了NI的發展歷史、強大的技術力量,以及在中國崛起并快速發展的傳奇歷程。
領先產品, 專業服務 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NI)創立于1976年。 30多年來,美國國家儀器公司 (NI) 幫助測試、控制、設計領域的工程師與科學家解決了從設計、原型到發布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挑戰。通過現成可用的軟件,如LabVIEW, 以及高性價比的模塊化硬件,NI幫助各領域的工程師不斷創新,在縮短產品問世時間的同時有效降低開發成本。如今,NI為遍布全球各地的25,000家不同的客戶提供多種應用選擇。NI總部設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在40個國家中設有分支機構,共擁有5,000多名員工。在過去連續九年里,《財富》雜志評選NI為全美最適合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作為最大的海外分支機構之一,NI中國擁有完善的產品銷售、技術支持、售后服務和強大的研發團隊。 目前,NI共提供500多款軟硬件產品,應用遍布電子、機械、通信、汽車制造、生物、醫藥、化工、科研、教育等各個行業領域。從日本的Honda汽車測試、澳洲的心臟起搏器設計、驗證,到英國電信電話線路性能測試,全世界數以萬計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都在使用NI的產品達到他們共同的目的——更快、更好、更省錢。
跨國公司理念,本地化優質服務 現在,在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工程技術人員開始了解、應用NI產品。NI的用戶數以千計,大到著名的手機廠商,小到只有三兩個成員的私人企業,都已在積極采用NI的測試測量技術。位于上海的中國分公司總部提供全面、周到的銷售服務與專業的技術咨詢、售后產品支持以及客戶培訓。 隨著本地用戶群的不斷壯大,NI力求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NI的測量板卡或模塊保證精度指標,出廠時皆附帶詳細的校驗證書,并可實行定期重校。現在,NI中國分公司委托國家級計量單位上海計量院為有需求的用戶提供有償的專業校驗與校準服務,頒發校驗證書,確保產品的長期測量精度。除本地強大的研發團隊和市場、銷售、技術支持服務外,NI更提供完善的產品服務和系統服務。其中包括如標準服務項目,校準服務,出場安裝搭建服務,以及培訓認證課程。 測試管理人員和工程師們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從設計驗證,生產線測試到設備維修診斷,從簡單的通過/失敗測試應用,到執行全套的產品特性測試,都離不開自動化測試系統的設計與構建。 通過突出軟件的核心地位,可以滿足用戶對自定義的系統需求,通過軟件來定義模塊化硬件的功能,同樣一塊數字化儀可以實現示波器、頻譜分析儀和視頻分析儀等不同的功能;通過軟件來實現自定義的數據分析,例如基于模塊化的RF硬件通過設計不同的調制解調方式就可以滿足最新射頻標準的測試需求;通過軟件還可以創建自定義的用戶界面,確保人機交互的友好性。 相比于傳統儀器固定的功能配置和只是“測試結果”的呈現,模塊化的儀器技術能夠賦予用戶更多自定義的測量功能,基于商業的高速總線確保了大量原始數據的傳輸,一旦獲取了原始數據,就能發揮軟件的強大功能,獲取準確而可靠的測試結果。 具體而言,一個細化的以軟件為核心的模塊化測試系統架構,基于這樣架構設計的自動化測試系統,可以滿足用戶對靈活性、高性能、低成本和長期使用性等一系列的需求。
新一代工業控制系統,最新自動化技術 NI具有資深的測量行業背景,它通過引入高速測量和機器視覺使PAC超越了簡單的I/O。在許多工業應用中需要高速采集測量結果以用于振動或功率品質分析。采集到的數據用來監測旋轉機械的狀態,確定維護時間表,識別電機的磨損程度以及調整控制算法。工程師們通常使用專門的數據采集系統或獨立儀器來采集這些數據并利用通信總線把數據輸入到控制系統。而NI的PAC正可以以每秒百萬個采樣點的速率直接進行高精度的測量,并把數據直接傳送到控制系統來立即處理。 工程師們也可以在他們的控制系統中使用視覺功能。過去十年中視覺在自動化領域已得到了迅猛地發展。在生產環境中,有許多產品缺陷或錯誤使用傳統的測量方法是很難識別出來的,而通過視覺方式則能檢測。常見的應用包括用于生產或裝配檢驗的零件檢測,如檢查電路板上器件的位置是否正確,識別光學字符(OCR)來檢查日期條碼或對產品進行分類,以及進行光學測量來找出產品的瑕疵或對產品按質量等級進行分類。目前許多工廠采用獨立的智能攝像頭,它要和生產處理控制器進行通信。NI的PAC引入帶有邏輯和運動控制的視覺或是高速測量功能,從而使得工程師們無需集成其他的硬件和軟件平臺。 作為基于計算機的測量與自動化技術的領導者,NI一直致力于將全新的科技帶入工業領域。從處理器、I/O到開發軟件,NI PAC均提供了高性能的產品供客戶選擇。NI PAC集成了工業實時的處理器和基于FPGA的硬件級的處理器,滿足客戶對于高速工業控制應用的需求。常見的工業控制系統的循環周期一般為毫秒級,工業實時處理器則能提供微秒級的響應時間,而采用基于FPGA的NI PAC系統,能夠在一秒鐘內實現超過400億次的運算,以及百萬次以上的PID閉環控制,從而獲得納秒級的時間確定性。在高性能處理器的平臺上,NI還提供了豐富的I/O模塊可供選擇,涵蓋模擬、數字、總線通信以及其它可自定義的I/O,可以實現高達800kS/s的模擬采樣速率,100kS/s的輸出刷新率以及10M的高速數字I/O通信速率等。 更重要的是,配合高性能的硬件平臺,NI還提供了圖形化的編程軟件LabVIEW作為PAC的軟件開發平臺,可以針對多種工業處理器進行開發,并能夠滿足用戶對高級算法應用以及與現有工業系統連接的要求。LabVIEW中內置了豐富的分析和控制的算法供用戶選擇,并能快速在硬件上實現。在LabVIEW圖形化的開發平臺下,算法的實現能夠直觀的對應于系統的框圖,從而工程師得以快速完成代碼的開發。當今,85%的財富500強制造型企業正在使用虛擬儀器技術,NI提供的1000多款軟硬件產品應用遍布電子、機械、通信、生物醫藥、科研、教育等各個行業領域。 NI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僅在2001年度,全球就有超過24,000家公司從NI購買了產品。用戶的智慧結合NI先進、優質的產品,造就了無數成功的測試測量方案。借助商業化的計算機平臺,用戶僅以傳統測試測量系統一半乃至十分之一的成本,便可獲得與之相同或更出色的功能。在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工程技術人員開始了解、應用NI產品。NI的用戶數以千計,大到著名的手機廠商,小到只有三兩個成員的私人企業,都已在積極采用NI的測試測量技術。 關注醫療電子領域 不斷開拓創新 由于其通用性,NI產品在多種生物醫學領域都有相關應用,比如胎心信號分離、腦磁信號提取、視網膜激光治療、腫瘤冷凍治療、心臟起博器設計等等。主要涉及醫療設備的控制、分析和處理部分。 一方面,NI LabVIEW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上千種信號處理和數學運算的函數,包括小波分析、聯合時頻分析、時間序列分析、聲音和圖像分析處理等多種信號處理工具,設計人員可以通過調用現成的函數,快速完成例如移除基線漂移、噪聲消除、QRS檢測、胎心信號提取等應用。與此同時,開發人員也可以通過LabVIEW內置的文本數學工具重用已有的算法,例如使用Mathscript節點調用MATLAB中開發的.m文件,并通過LabVIEW的交互式環境對算法進行驗證調試,從而與各種先進的數學和設計軟件集成使用。 另一方面,NI提供了商業化嵌入式硬件平臺NI CompactRIO,該平臺集成了一個嵌入式實時處理器、高性能的FPGA,并具有多種I/O模塊及內置的信號調理功能。由于消除了硬件驗證和板級設計的大量工作,研發人員能夠在此基礎上快速構建醫療設備的原型系統。更為重要的是,開發人員可以通過LabVIEW FPGA模塊對CompactRIO內置的FPGA進行編程,從而自定義I/O和板載處理功能,由于LabVIEW FPGA是一種圖形化的編程環境,生物醫學專家們不需要掌握VHDL就可以直接參與到編程工作中,從而快速實現設計與算法的原型化。
針對新興測試需求,推出獨特解決方案 作為“以軟件為核心的模塊化測試構架”的發起者和倡導者,NI公司的射頻測試平臺主要包括圖形化的編程軟件LabVIEW和基于PXI的射頻模塊,旨在提供給用戶一個完全自定義的、高性能的軟件無線電平臺。NI最新推出的兩款基于PXI Express總線的6.6GHz的矢量信號分析儀(PXIe-5663)和發生器(PXIe-5673)更是大大擴展了射頻測量的頻段范圍,配合LabVIEW內置的多達600種的信號處理和分析的算法,以及調制解調、頻譜分析等各種工具包,能夠實現從簡單到復雜的各種射頻測量應用。 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平臺上,用戶將受益于PXI/PXI Express的高帶寬,實現高速的射頻信號采集和流盤應用;受益于多核處理器的并行性能,大幅提升射頻算法的運行速度;更重要的是,借助于LabVIEW的靈活性和信號處理能力能夠實現對Wi-Fi, DVB, GPS, WiMAX,MIMO-OFDM(多輸入多輸出正交頻分復用)等不同標準的測量,以及快速實現帶有自主產權的射頻算法(如TD-SCDMA),以滿足日益發展的無線通信標準的需求。 基于LabVIEW和PXI的軟件無線電測試平臺已經成為工程師和科學家們開發無線標準和測試無線應用的必備工具,并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師生基于NI的軟硬件平臺,在短短6周時間內開發出MIMO-OFDM 4G的系統原型;成都華日通信公司(國內無線電頻譜管理設備主要供應商)利用NI PXI矢量信號分析儀和LabVIEW開發了帶有自主產權的HR-100寬帶無線電接收機和監測系統,已廣泛應用于國內的頻譜監測和信號定向領域。聚星儀器(NI系統聯盟商)開發出了全球首個支持C1G2 RFID標準全部指令的測試設備,實現了RFID標簽微秒級的實時通信,并獲得EDN China 2007創新獎測試測量類的優秀產品獎。
聲明:本文為中國傳動網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