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大慶油田新技術對產量貢獻高達40%

時間:2009-08-1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從2008年開始,大慶油田開展了9項配套技術研究、11項專項技術攻關、6項儲備技術探索和22項重點現場試驗。

從2008年開始,大慶油田開展了9項配套技術研究、11項專項技術攻關、6項儲備技術探索和22項重點現場試驗。大慶人讓采不出油,或者采出來也賠錢的油田起死回生,領先的科技成為了大慶油田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領先的科技支撐了大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從目前來看,新技術對大慶油田產量的貢獻已經達到40%。 有人曾做過計算:大慶油田的采收率如果能提高1%,就相當于找到了一個玉門油田;如果提高5%,就等于找到了一個克拉瑪依油田。而大慶油田的采收率已經達到50%,這樣的采收率,比國內外同類油田高出10~15個百分點。 據介紹,依靠地殼原始壓力的一次采油,只能采出原始地質儲量的10%左右。注水驅油的二次采油,也只能采出30~40%。而三次采油技術中的三元復合驅油技術,能使采收率再提高20%。繼依靠地殼原始壓力和注水驅油技術兩種開采之后,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手段,把地下剩余石油繼續進行開采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大慶油田,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三采”基地。 老區油田高含水和高采出“雙特高”條件下的繼續提高采收率,外圍油田“低滲、低豐度、低產”條件下的經濟有效開發,不僅是對大慶油田開發成本的挑戰,更是對開發技術的考驗。“老區正以實現采收率60%為目標,打好精細挖潛攻堅戰,運用長垣三維地震成果,加強多學科集成化油藏研究,對水驅、聚驅、三元復合驅等三次采油技術進行優化、優選,精細挖潛剩余油。”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工程師龐彥明說。 據介紹,大慶油田實現每年4000萬噸持續穩產目標的力量有三股:老區主力油田、外圍油田和海-塔盆地。地處松遼平原的大慶油田老區石油儲量占已探明儲量的三分之二多,目前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外圍油田則是近幾年勘探的重點,后續已經看到了還有6個區帶,估計還有幾個億儲量。與老區動輒就是20~30米的肥油層相比,大慶外圍油田很多油層只有0.2米,就像骨頭里有一點點肉。目前大慶的外圍油田的產量是每年600萬噸,對4000萬噸持續穩產卻起到了重大的支撐作用。 而海拉爾—塔木察格盆地,是大慶油田后備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塔盆地因其所屬復雜斷陷油藏,地質條件異常復雜,被稱為“地質百科全書”。塔木察格盆地地質結構極其復雜,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外石油公司先后進入這個盆地,50多年沒有大的發現,英國SOCO公司10年找尋,也沒取得實質性突破,最后,都選擇了放棄。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地質師黃薇說“那里的油層砂粒之間有灰,油不容易出來,加水驅,又膨脹。直到2001年以后才獲得重大突破。” 在海-塔盆地的20多年的勘探歷程中,三維地震、壓裂改造等方面的技術創新,打破了勘探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我們的三維地震技術已經和CT一樣可以清楚地找到油層。壓裂改造技術也能夠把骨頭里的肉盡量剔出來。”黃薇說。一系列科研新成果,對海-塔盆地踏上量產的步伐功不可沒。目前的海-塔盆地,這塊曾經被英國人視為“雞肋”的地方,在大慶人的努力下,正在變成美味誘人的“雞腿”。 大慶油田新時期戰略任務 原油持續穩產 推進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要著力解決好資源接替、技術瓶頸和投資回報“三大挑戰”;突出資源控制、突出可采儲量,突出科技、突出創新,突出長垣、突出水驅,既要確保當年原油生產任務的完成,又要努力實現均衡生產,為持續穩定奠定基礎。 整體協調發展 創建百年油田重在打造百年企業,打造百年企業必須整體協調發展。要加強一體化管理,構筑整體發展優勢;優化結構調整,增強整體發展實力;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整體發展質量;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提高管控能力、競爭能力和抗御風險能力,努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構建和諧礦區 構建和諧示范礦區,著力營造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綠色環抱的生態環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共建共享的社會環境;重點突出綠色油田建設,努力打造生態林礦區,堅持用大慶精神造福大慶人。 創建百年油田 這是大慶油田公司發展的總目標。現階段重點推進“五大基地”建設。打造能源生產基地,到2060年油田開發100周年之際,油氣當量可保持在2000~2500萬噸,繼續在國家能源供應中保持較大比重。打造工程技術服務基地,力爭經過5~10年的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專業服務公司,躋身國際同行業前列。打造裝備制造基地,爭取5年內,成為國內石油裝備制造中心。打造石油化工基地,擴大油田專用化工產業規模,適度延伸輕炔和天然氣精深加工產業鏈,加強用大慶石化、煉化和地方企業的合作,共同構筑大慶地區石油化工產業發展新優勢。打造科技創新基地,到2015年,培養核心專業技術人才4000名,核心技能操作人才950名,為鞏固和發展大慶科技的優勢地位提供保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