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經典中國·輝煌60年——挺起工業大國的脊梁

時間:2009-08-1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我國伴隨著全面的、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現代工業和通信業體系的建成,昔日一窮二白的落后農業國,已經成長為工業大國,并邁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

60年彈指一揮間。伴隨著全面的、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現代工業和通信業體系的建成,昔日一窮二白的落后農業國,已經成長為工業大國,并邁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極端落后的工業基礎,毛澤東主席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當時,我國工業總產值140億元,工業產品中鋼15.8萬噸,原油12萬噸,原煤3200萬噸,發電量43億千瓦時,水泥66萬噸。與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工業要落后100余年!   從那時起,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歷史性跨越,就成為新中國幾代人執著追求的目標。   60年彈指一揮間。伴隨著全面的、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現代工業和通信業體系的建成,昔日一窮二白的落后農業國,已經成長為工業大國,并邁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2008年,我國完成工業增加值10.736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78年增長了23倍,比建國初期更是增長了上百倍!   截至2008年,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種;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國產機組已達80%以上;年產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廠設備,國產化率達90%   【歷史巨變】   現代工業體系創建   自主創新能力提高   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不會忘記,上世紀60年代,廠里的車床還是手搖的,“用笨重的設備,就算車個三角形的小鐵片,也得費好大勁”。如今,用國產數控激光切割機,只需往計算機里輸入一組數據,激光探頭便開始工作。沒有噪音,看不見火花,不到一分鐘,厚厚的鋼板上就切割出一個個不規則圖形。   “工業化和信息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深有感觸地說,建立在落后農業國家基礎上,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用60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200—300年的工業化歷程,堪稱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歷史性巨變!   打開塵封的記憶,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歷史鏡頭,見證著我國工業6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1949年,“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鞍鋼第一爐鐵水奔騰而出;如今,中國已連續10余年位居全球第一產鋼大國。   1952年,第一臺蒸汽機車研制成功;如今,時速350公里的國產動車組每天都在華夏大地上往來馳騁。   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駛下一汽生產線;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已連續7個月世界第一。   1958年,中國的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研制成功;如今,我國已是全球彩電第一生產大國。   上世紀50年代,除東部一些大城市外,我國固定電話幾乎是空白;如今,我國電話用戶和互聯網用戶早已位居世界第一。   ……   經過新中國工業和信息化戰線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不僅創建了現代工業體系,在重要領域形成了一批產能產量居世界前列的工業產品,“中國制造”更是大步走向全球。截至2008年,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種。   從舉世矚目的“兩彈一星”,到遨游太空的神舟七號;從闖入全球超級計算機十強榜單的曙光萬億次計算機,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TD—SCDMA……中國工業在載人航天、大運載火箭、月球探測、衛星導航等一些尖端領域,同樣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和跨越。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眼中,我國工業60年的偉大跨越,還包括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經濟結構的優化。    伴隨著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重大裝備國產化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目前,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國產機組已達80%以上;年產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廠設備,國產化率達90%……   與此同時,我國工業經濟結構也不斷優化升級,輕重工業比例趨于合理,重化工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以信息產業、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三,出口額躋身全球前兩位,成長為我國工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發生巨大變化的,還有我國工業企業的組織結構。目前,我國工業企業集團已達1833個,擁有資產196341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的55.6%。其中,37家企業集團進入今年的財富五百強榜單。中小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更是迅速崛起,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繳稅額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左右,就業人數占到80%左右。   新中國成立頭30年,我們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市場化改革、對外開放、結構調整,則共同構成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工業化的推動力量   【偉大探索】   從建體系到調結構   走中國特色發展路   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的第二天,新中國成立后從國外引進的最大工業項目——寶鋼舉行了開工典禮。30年后的今天,寶鋼已連續6年進入世界500強,綜合競爭力位列世界鋼鐵企業前三。   提起新中國成立之初那個激動人心的年代,53年前駕駛著第一批12輛解放卡車駛下一汽裝配線的老司機于豐年至今心潮澎湃。   1953年7月15日,萬名建設者匯聚長春西南郊,在茫?;囊吧虾幌轮袊嚬I的第一根基樁。3年后,國產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一汽下線,結束了新中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   一汽只是“一五”計劃全國156個重點項目之一。區別于其他國家輕紡工業起步的工業化模式,“一五”期間,中國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化工業和國防工業”的超常規道路。伴隨著飛機、汽車、重型和精密機器等一大批基礎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建立起來,華夏大地上涌現出一批以煤炭、鋼鐵、化工、機械、紡織等產業為特色的新型工業城市,并由此奠定了中國工業化和工業城市發展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頭30年,我們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實現了11%的年均工業增長,還留下了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寶貴的精神財富。”國家發改委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粱認為,盡管重化工業起步的工業化思路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其缺陷和失誤也是明顯的。   馮飛解釋說,當時,由于缺乏重工業與其他產業的協同發展機制,我國工業出現了“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結構性缺陷。此外,一、二、三產業之間、積累與消費之間的關系極不協調,資源配置和結構狀況存在明顯缺陷。而正是這些結構矛盾,讓國民經濟缺少穩定、持續的增長能力。   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是從計劃經濟邁向市場經濟的偉大轉折,讓我們逐漸摸索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在這條前無古人的道路上,市場化改革、對外開放、結構調整,則共同構成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工業化的推動力量。   在當年寶鋼的建設者之一、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陳錦華看來,改革開放初期大規模成套設備的引進以及隨后大范圍的合資合作,不僅縮短了我國工業技術、管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更是形成了中國工業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新格局。   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一場坎坷曲折、激昂壯闊的國企改革攻堅戰也拉開了大幕。從最初的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到實行“撥改貸”;從打破“大鍋飯”,到全面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從股份制試點,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國企三年改革脫困,到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30年國企改革,不僅重塑了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提高了國有資本的控制力,中國工業經濟的所有制結構,也呈現出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被譽為民營企業常青樹的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清楚地記得,1990年,異軍突起的鄉鎮集體企業實現利潤265.3億元,超過了國有企業的246億元。至2006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民營工業企業和“三資”工業企業已是“三分天下”,分別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31.2%、37.2%和31.6%。   與改革開放同時進行的,是工業化戰略的重大調整。馮飛回憶說,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放棄了單純發展重化工業的思路,轉而采取消費導向型的工業化發展戰略,注重市場需求導向,并推出了“六優先”政策,大力發展輕工業。我國輕工業的比重迅速由1980年的47.0%上升至1985年的49.6%。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又相繼提出重點加強能源原材料等基礎產業、振興機械、電汽車等支柱產業、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戰略構想,重化工業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   進入新世紀,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以及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中國新的選擇。黨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力爭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道路。   60年一個甲子。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的中國,正處于工業化的嶄新歷史起點上。中國工業化這艘巨輪,正沿著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航標,朝著工業強國的方向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