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加時賽”的鐵礦石談判可能即將撞線。對于談判進展,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這兩天關注進展吧。”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談判結果可能于近日出爐。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的鐵礦石談判結果懸念已逐漸走向清晰。中鋼協堅持的40%-45%降幅隨著國內鋼廠不斷提高鋼材出廠價而日益失去說服力。
此外,“我的鋼鐵”網指出,全球鋼需求以及投資者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復,全球鋼鐵生產廠家已開始謹慎地擴產。形勢的變化讓中鋼協在與礦企的談判中寸步難行。多位分析師指出,中方很有可能會接受33%的首發價降幅。
據了解,在過了6月30日的傳統談判日期后,礦企要求中國鋼廠的長協礦預付款從原來的80%降至67%,以達到和首發價相一致的預付款標準,從而造成“既成事實”的心理暗示。目前,已有部分中國鋼廠按照這一原則進貨。
日前有媒體報道,三大礦企在6月中旬就已開始停止供應現貨礦,而且有消息稱淡水河谷正在醞釀現貨礦漲價。據蘭格鋼鐵分析師張琳介紹,淡水河谷在2006年談判時就曾有過斷貨之舉。面對礦企的逼宮,業內人士稱針鋒相對的辦法很少。
張琳認為,在長協談判中,三大礦企對中國鋼鐵行業處境、鐵礦石需求、庫存以及國內礦商的處境等了如指掌,與中方對其的未來礦山開采、投資、規模擴張、盈利和回報率等方面的了解形成強烈反差,這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