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以變應萬變—訪上海德驅馳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仙根

時間:2009-06-29

來源:上海德驅馳電氣有限公司

導語:以變應萬變,持續的創新成為德驅馳電機馬達的動力之源。

剛結束CEO國際行動課堂美國之行和德國國際電機展會考察,回國后又領取到浙商大會頒發的創新成就獎,陳仙根上半年的行程顯得匆忙而充實。接受本刊的采訪時,對于企業管理和經營哲學他沒有一句形而上的務虛,只是在分享對工作的喜愛和對創新的熱情過程中,滿懷躍躍欲試的激動。 從家鄉浙江臺州的一個家庭工廠來到上海創建集研發、生產、營銷一體的自主品牌,陳仙根談及一路的創業心得,沒有曲折的故事要說,有的只是如何想與做的切身經歷,對于“德驅馳”這個年輕的電機品牌,他說自己的企業愿景是讓中國電機成為民族的驕傲。 制造業是推動國民經濟最終走向的中堅力量,當大量國際品牌的代加工企業在國際金融危機的低迷走勢下逐步艱難時,走出自己的路并引領行業發展的制造型企業卻依然堅挺著。要在經濟洗牌運動中握住機會,前提是,維系企業運轉的電機馬達能否具備持續的動力。 在這個過程中,陳仙根的德驅馳掌握了非對稱競爭的要點,無論是單點發力還是創新的營銷模式,他的實踐在印證一個市場的原理:如同德驅馳的核心產品——高效變頻電機,制造業的發展,不單是需要“高效”,還有“變頻”,即具備不斷順應和引導市場的創新能力。 自主產權研發與國際合作的技術創新 “之前對知識產權并不明確,直到2006年研發的一個高效電機獲得上海高新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我們第一次嘗到科技創新的甜頭,研發對產出的回報率相當的可貴。”于是技術出身的陳仙根對于研發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聘請德國的技術專家擔任技術顧問,組建專業的研發團隊深入產品的技術創新。就在今年,德驅馳已申請五項技術專利,專利轉化成為生產力的過程,是一個積淀核心競爭力的過程。 自主研發團隊只是德驅馳的技術創新力量之一,陳仙根先后獲得上海市科委和德驅馳工廠所在地奉賢區科委的技術創新扶持基金,并與上海市電科所的技術專家團隊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實力。 事實上,在陳仙根看來,這依然只是搭建技術創新的基礎平臺步驟,在開啟國際化視野的過程中,他試圖尋找更強大的技術創新力量。目前,德驅馳與德國第二大的電機品牌VEM的合作談判正步入尾聲。 VEM是一個國際知名的電機品牌,有領先世界的技術優勢,但至今仍未全面開拓亞洲市場。陳仙根看到了這一契機,“德驅馳目前在國內已經鋪開了廣闊的營銷渠道,為VEM做渠道,與強者聯手,即便在開初只有付出沒有回報,從企業長遠的發展戰略來看,都是一次機遇。” “這次在德國的國際電機展上,我們看到何為世界領先的技術創新優勢,看到高效、節能、環保的電機產品國際趨勢,同時也看到德國人如何將工業品做成工藝品的專注,這是我們未來應該去研究的方向。” 然而2002年在上海注冊德驅馳之時,陳仙根并不像此刻有著清晰的戰略思路。2005年,德驅馳經過3年的摸索和試煉,在為免費為客戶提供產品試用卻不斷遭受拒絕之后,陳仙根想到轉型。重新建立技術研發團隊和營銷團隊,從原來的生產通用電機轉型生產專用電機,專注切入機床行業、紡織行業、印刷行業、玻璃深加工機械馬達等領域。今天,德驅馳有了自己的核心產品和專利技術,即找到了單點發力的切入口。 “德驅馳未來3到5年的戰略規劃是將上海的工廠作為研發基地,設計生產標準化流程將生產外包,我們專注于研發和營銷渠道。” 占領消費者心智的營銷模式創新 “目前來說,與國際一流的電機品牌相比,技術優勢我們依然難以匹敵,但許多一流的品牌也有他們的弱勢,售后的服務做得并不理想,我們正在努力通過服務彌補自己在技術上的不足。” 德驅馳在全國尋找售后服務戰略合作伙伴,與具備技術能力的本土化電機維修公司達成協議,由合作公司負責德驅馳在當地的售后服務,統一對其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德驅馳按服務的次數支付酬勞,不僅省去總部技術人員的大量差旅費,還可以確保在第一時間快速開展售后服務,這一個服務的創新理念一經執行,就收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饋。 前期,德驅馳還推出上門免費維護各類品牌電機的服務,不論客戶現在所使用的是哪一個品牌電機,只要有技術問題,德驅馳的售后服務都可以免費上門維護,讓客戶認識德驅馳,并從心理上接受德驅馳。 “如果其他品牌電機的售后服務我們都能用心去做好,客戶就沒有道理不相信德驅馳的售后服務很好。讓客戶從心里感覺到德驅馳服務的優勢,就是我們的一個競爭優勢。” 建立大學生研習基地的人才管理創新 企業的核心競爭就是人才競爭,在德驅馳,如何搭建一個科學的人才儲備平臺,陳仙根又有了新的思路。 在大學生就業扶持項目的政策背景下,陳仙根想到在德驅馳的工廠建立大學生研習基地。與高校和政府合作,引入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到工廠實踐培訓學習,最后從中選拔定量的技術人才進行儲備。 “企業的持續發展,不是依賴“空降兵”可以解決的,必須要培養自己的人才。” “這次在美國的學習,我看到兩種教育的懸殊,大部分的美國學生在中學時代就基本明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走向,而我們的很多大學生臨到畢業依然對自己的職業定位深感迷惘。為什么現在的大學生找工作難,我認為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你放不下自己,你不專注,心比較浮躁,不愿意從最基層開始鍛煉自己,首先是心態需要轉變,從基層做起才可以成就你自己。” “經過實踐培訓,讓大學生了解企業的運作流程,對企業文化產生深厚的認同感,而企業也更了解他們,這樣的培訓模式會比直接從人才市場公開招聘人力更加有效。” 現在,德驅馳的大學生研習基地已經成立,員工的工資有政府提供補貼,學校的就業率得到提高,企業培育人才的成本得到壓縮,大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工作機會,這無疑是第三方營銷的多贏之道。 “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如何搭建一個好的平臺,讓員工有共同的追求和使命,去實現共同的夢想,獲得自己我價值的體現?” 陳仙根在2007年學完贏利模式后開始在企業內導入晨夕會和學習分享機制,員工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獲得提升。他也再次強調戰略高度的重要性,德驅馳的原愿景是做中國電機第一品牌,在學習贏利模式與教導模式之后,他覺得這并不足以滿足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愿望,于是“讓中國電機成為民族驕傲”的新愿景誕生了。 以變應萬變,持續的創新成為德驅馳電機馬達的動力之源。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