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業下一步應突出服務創新

時間:2009-06-0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中國制造業的突破在業外,在企業圍墻之外,在于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互動

中國制造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業體系和相當大的規模,為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礎,以“世界工廠”著稱。然而,中國制造業卻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對金融危機,中國制造業下一步如何走?在6月2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86場工程科技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主任郭重慶指出,中國制造業的突破在業外,在企業圍墻之外,在于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互動,“在當今經濟變革的時代,一個行業如果要生存下去,必須調整企業經營理念:從產品導向到服務導向”。   在工業化過程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企業提供的產品。而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一種產品所提供的服務。“一個人用3G手機或上網筆記本,通過互聯網,可隨時隨地得到一個滿意的個性化需求的解決方案,如醫療、教育、娛樂、購物等。產品與服務相伴而生,相得益彰。”郭重慶認為,這是一種服務創新,服務創新也是創造價值的源泉。   “中國過去的20年,產品是稀缺資源,產品制造是整個經濟價值的核心。如今,大多數產品已在全球范圍內過剩,消費者成為稀缺資源。權利正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應運而生,因此,創新和服務逐漸成為整個經濟的價值核心。”   制造業企業如何向服務型企業轉型?郭重慶提出兩條路徑:在外部,企業要延伸價值鏈,不僅賣產品,還要賣服務;在內部,企業生產要素的配置要社會化、國際化,制造模式要向全球制造、敏捷制造轉型。“現在的問題已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資源,而在你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整合者得天下’。”   郭重慶把中國和印度的發展進行某種比較:一個1.2億農民工成就了“世界工廠”,一個一兩百萬IT白領造就了“世界辦公室”;一個制造業強些;一個服務業,尤其是IT外包服務強些。“兩者是不同的增長模式,一個用資源、能源、環境代價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增長,一個用較少的資源消耗也取得了8%—9%的增長。”郭重慶談到許多中國人的經濟“思維定勢”:中國人只相信200年的工業革命能帶來財富,官員、企業家們只熱衷于蓋廠房、置機器、生產產品。他們忽視價值鏈的服務環節也創造價值,創造財富。   在郭重慶看來,“服務經濟”發展是一個大趨勢,其中孕育著大量的發展和創新機遇。“看看世界經濟發展的軌跡:工業化延伸了人的手腳,信息化擴充了人的大腦,而服務化則滿足人的個性化需求。美國《商業周刊》把服務經濟看成是美國的‘下一件大事’,盡管美國的服務業比重已高達80%多。”   同工業化、信息化相比,郭重慶更看重“服務經濟”帶來的機遇:“中國在工業化進程上比歐美滯后200年,在信息化上剛擠上了車,這次若能抓住服務化轉型的機遇,在服務科學與服務創新上有所作為,中國有可能在服務型制造模式、電子商務新的商業模式上實現突破,推動社會大分工,顛覆傳統的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大發展,并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