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形機器人“量產時代”,硬件如何先行?

時間:2025-04-08

來源:機器人全產業鏈接會

導語:2025年,人形機器人行業將迎來“百機大戰”。從實驗室的精密儀器到工廠車間的“新勞動力”,從百萬級奢侈品到10萬元以內的“消費級產品”,價格戰的火藥味與量產化的轟鳴聲交織,勾勒出一幅技術與商業激烈碰撞的圖景。

25.png


圖片

2025年,人形機器人行業將迎來“百機大戰”。從實驗室的精密儀器到工廠車間的“新勞動力”,從百萬級奢侈品到10萬元以內的“消費級產品”,價格戰的火藥味與量產化的轟鳴聲交織,勾勒出一幅技術與商業激烈碰撞的圖景。


從宇樹科技的Unitree G1(售價9.9萬元),優必選的工行者定價29.9萬元),到眾擎的PM01以8.8萬元刷新行業低價),人形機器人價格一再突破,是否意味著已經進入了“價格戰”與“普及前夜”的關鍵階段?

圖片

27.png


01

價格策略,降低開發門檻
今年2月中旬,宇樹科技率先在京東線上發售人形機器人H1和G1,其中,H1為65萬元,G1售價則低至9.9萬元。隨后,深圳企業眾擎機器人把價格降至新低點,推出了8.8萬元起的具身智能體 PM01。而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也把售價推進到了不到30萬元區間。


目前,大部分人形機器人在30萬元~80萬元不等,并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配置不同,價格也有很大的差異。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接連使用價格策略,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市場份額爭奪中所做出的定價決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機器人發燒友及相關領域的從業者降低開發門檻

此外,人形機器人的需求,目前最顯著的來自工業領域。在工業環境中,有高溫、有毒或高重復性作業的場景下,機器人逐漸取代人類勞動力。優必選Walker S1、宇樹H1,在比亞迪的生產線,分別成功完成了裝配搬運與高危巡檢的任務;樂聚機器人則已向蔚來汽車交付批量產品,提升生產線的協作效率;眾擎PM01也在服務業中找到了應用場景,比如傳菜和接待。


工業客戶在這個價格敏感的市場中,往往更關注機器人的可靠性、負載能力與定制化服務,這反而為高端機型(例如售價65萬元的宇樹H1)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02

車企供應鏈“反哺”人形機器人
如今,人形機器人價格的急速下跌,與其技術成熟及供應鏈的革新密切相關。在過去,一臺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常常高達百萬元,主要原因在于核心零件(如關節模組、激光雷達)價格高昂,手工組裝模式更是難以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電機、減速器等關鍵部件的供應鏈相關性逐漸增強,比如上海智源新創公司通過復用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將人形機器人的單臺成本壓縮至20萬元之下。

特斯拉、智元機器人等公司此前均表示,人形機器人成本要控制在20萬元人民幣以下才能大規模生產。以特斯拉為例,根據特斯拉的量產計劃,2025年將生產1萬臺Optimus機器人,產能擴展至每月1000臺;2026年每月產能將達到1萬臺,2027年進一步提升至每月10萬臺。

具體而言,Optimus的量產計劃將分為多個階段。2025年生產的機器人將首先用于特斯拉內部工廠的測試和應用驗證,2026年下半年開始對外銷售。馬斯克預測,當年產量達到100萬臺時,Optimus的單價有望降至2萬美元,這將進一步推動其商業化應用。

參考各企業的量產計劃,目前,人形機器人正在以百臺、千臺級別的量產向大規模量產標準不斷接近。1月初,上海智元機器人宣布量產的第1000臺通用具身機器人正式下線,其中,雙足人形機器人累計產量達到731臺。半個月后,深圳的樂聚機器人也舉行了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交付儀式。

此外,優必選近日也官宣與居然智家達成合作,居然智家將在2025年底前采購部署500臺優必選仿真人形機器人。優必選雖未透露機器人交付時間,但大額訂單的背后必然意味著整機產能穩定提高。

越疆科技也透露,在具身智能機器人方面,目前。越疆已開展國內一線車廠、電子制造廠、咖啡奶茶店的場景合作,并將于今年年中實現試產和批量。


03

“iPhone時刻”是否到來?

在小規模量產雛形初現、商業場景不斷豐富的背景下,各大企業不斷將價格一降再降,在人形機器人價格上,是否意味著“iPhone時刻”是否已經到來?

傅利葉創始人兼CEO顧捷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人形機器還遠遠沒有到開始要打價格戰的時候”,目前應該更加注重如何讓產品更加成熟,能夠真正落地產生價值。

在他看來,人形機器人的”終局“可能會像電動車,在路上跑的還是有很多廠家的電動車,不同的品牌、價格以及定位,會有很多不同的生態出現。同時,也可能會像手機操作系統一樣,最終出現安卓、i0S等幾個巨頭,這些巨頭可以提供比較完善的本體,也具備一定的AI能力。

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已出現價格競爭的苗頭,尚未也不適合進入“價格戰”階段,而應更多體現為技術創新驅動下的成本優化與市場探索,持此相似觀點的產業上下游企業其實并不在少數。數字華夏(深圳)公共關系與政府事務部總經理吳為表示,當前,大部分人形機器人企業強調的仍是技術成熟度與場景落地能力,比拼價格沒有太大意義,客戶采購時更看重實際應用價值而非低價。

大鉦資本也表示,從絕對的價格來說,硬件成本擺在這里,一個高性能的人形機器人得有幾十萬的成本,當然將來成本也會下降,隨著產量的提高,未來價格和成本也可能降到5萬元~10萬元,就像汽車產業鏈一樣。


結 語


相關預測顯示,人形機器人可能會經歷兩次質的躍遷。首先是功能的突破,預計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的提升,機器人將實現更智能的完成某些任務,最終轉變為“智能體”,具備自主決策及情感理解的能力。其次是角色的轉變,從“工業工具”過渡到“生活伙伴”,人形機器人將更加深入人類社會。


然而,價格戰只是行業爆發的開端。真正的贏家,將是那些在技術、成本與倫理之間找到最佳平衡的企業。如同業內專家所言:“低價可以打開市場,但唯有創新才能定義未來。”當人形機器人實現從“買得起”到“用得好”的轉變,這場變革才真正意義上觸及本質。


2025年4月24-26日,深圳市機器人協會主召集舉行“機器人全產業鏈接會(FAIR plus 2025)”, 著力打造一個專注于機器人全產業鏈技術和開發資源的平臺,集聚上游核心零部件廠家,可能形成合作的整機廠家與終端場景方等全棧能力,一起做場景研討和技術互通,以共同投入的心態,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

19.png

29.gif


31.jpg

32.jpg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