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多家工業控制核心零部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財務報表陸續揭曉。
雖然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市場需求不足、企業盈利水平較低等困難仍然存在,但工業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前三季度以來,工控行業需求弱復蘇,3C需求向好,新能源承壓顯著,傳統行業復蘇好轉。
本文選取國內26家工業控制核心零部件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報進行匯總整理與分析,其中,20家企業營業收入正增長,14家企業歸母凈利潤正增長。
此外,營業收入增幅方面,合康新能(213.64%)、昊志機電(37.81%)、科力爾(26.37%)、匯川技術(26.22%)、偉創電氣(22.37%)位列增幅top5;歸母凈利潤方面,昊志機電(369.91%)、合康新能(130.62%)、科力爾(66.79%)、維宏股份(64.9%)、捷昌驅動(55.6%)位列增幅top5。
匯川技術
2024 年 1-9 月,匯川技術實現營業收入 253.97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6.2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33.54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04%。其中,
1.通用自動化(含工業機器人)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 109 億元,同比增長約 4%;其中,通用變頻器產品實現銷售收入約 37 億元,通用伺服系統實現銷售收入約 43 億元,PLC&HMI 實現銷售收入約 10 億元,工業機器人(含精密機械產品)實現銷售收入約 8 億元。2.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 104 億元,同比增長約 96%。3.智慧電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 36 億元,同比下降約 6%。4.軌道交通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 3.4 億元,同比下降約 9%。
合康新能
2024 年 1-9 月,合康新能實現營業收入 31.12 億元,同比增長 213.6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081.17 萬元,較上年同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 130.62%;公司各項主營業務經營情況如下:
1、戶用儲能業務實現收入 1.13 億元,同比增長 161.47%,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提升 16.3 個百分點。2、光伏 EPC 業務實現收入 22.57 億元,同比增長 694.39%,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提升 1.8 個百分點。3、高壓變頻器業務實現收入 4.33 億元,同比增長 4.63%,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提升 11.8 個百分點。
偉創電氣
1、2024 年 1-9 月,偉創電氣實現營業收入 115,697.90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2.37%,主要系公司按照既定戰略有序開展各項業務,產品銷售勢頭良好,且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和性能,憑借產品的質量優勢、服務優勢,保持了較強的增長動力。
2、年初至報告期末,公司變頻器-通用產品收入 30,113.41 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3.13%;變頻器-行業專機產品收入 44,885.01 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 51.69%;伺服系統及控制系統收入 36,852.80 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 21.62%。
3、年初至報告期末,剔除股份支付的因素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21,647.55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31.59%,主要原因系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同時公司通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產品設計及持續優化經營能力,公司營運效率提升所致。
4、年初至報告期末,公司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14,087.3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20%;截至本報告期末研發人員 615 人,占公司總人數的 35.39%。2024 年 1-9 月公司累計獲得有效專利 222 項(其中發明專利 54 項)。
昊志機電
2024 年 1-9 月,昊志機電實現營業收入 96,798.38 萬元,同比增長 37.8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8,083.42 萬元,同比增長 369.91%;
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各業務板塊的經營情況具體分析如下:報告期內,主軸業務、轉臺等功能部件相關業務(含轉臺、直線電機、減速器、導軌等)、運動控制產品(伺服驅動、伺服電機、運動控制器)、維修及零配件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54.39%、15.03%、 24.25%、5.70%和 0.63%,各業務板塊的經營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1)報告期內,公司主軸業務實現銷售收入 52,649.91 萬元,同比增長 117.91%,其中數控雕銑機主軸、PCB 鉆孔機主軸、PCB 成型機主軸、車床主軸銷售收入同比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2)報告期內,公司轉臺等功能部件相關業務(含轉臺、直線電機、減速器、導軌等)實現銷售收入 14,550.48 萬元,同比增長 69.43%。其中公司減速器及按摩機器人核心功能零部件實現收入 782.45 萬元。
(3)報告期內,Infranor 集團生產的運動控制產品(伺服驅動、伺服電機、運動控制器)實現銷售收入 23,473.79 萬元,同比下降 23.33%,主要系受歐元區國家能源價格持續上漲、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PMI 指數持續低迷,客戶投資欲望降低、投資計劃推遲的影響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