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天津市政府印發《天津市算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加快算力高端芯片、先進制程、計算系統、核心算法、多模態大模型等領域技術攻關和重要產品研發,到2026年,全市算力中心國產算力芯片使用占比超過60%。
實施方案從加快優化算力供給結構、強化國產自主可控技術創新、拓展算力賦能領域、加強算力資源調度運營、統籌優化算力空間布局、推動算力綠色低碳安全發展等六個方面提出了26項重點任務。
例如,提升關鍵技術創新能力。聚焦突破“卡脖子”技術,支持企業加快人工智能(AI)芯片布局,推進國產化中央處理器(CPU)、深度計算處理器(DCU)、數據處理器(DPU)、神經網絡處理器(NPU)等算力核心芯片技術路線整合和產品迭代。夯實自主可控軟件基礎,加快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等軟件開發,推進應用軟件與國產主流芯片、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框架的適配。
加快優化算力供給結構提到,加大智能算力供給。支持濱海新區、武清區、河北區、津南區等,依托具備條件的存量數據中心升級部署智算中心,向社會提供低延遲、高可靠的智能計算服務。鼓勵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等結合市場需求,建設“萬卡”智能算力資源池,打造京津冀地區重要算力節點。力爭到2026年,全市智能算力規模達到10EFLOPS以上。
提升超級算力應用率。推動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拓展高精度科學計算市場,服務重大科研任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支持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結合人工智能發展需求,拓展業務領域,強化協同創新。到2026年,全市超級算力應用率達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