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領域現在是卷的風起云涌,從電池到價格,從芯片到底盤,本期我們再來說說這一卷——電驅系統。
電驅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的“血液系統”,是除了電池外成本第二高的部件,最能體現車企技術水平。
多合一系統提升了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構造的性能,降低了車企制造成本。
最早是三合一,就是把電機、電控(逆變器)、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整合到一個模塊,縮小動力系統的體積,減輕整車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2018年比亞迪發布了e平臺,帶來三合一電驅系統,將電機、電控和減速器集成在一個模塊里,省去三相線束,共用一套冷卻系統,并且直接將成本降低了33%,體積和重量分別減少了30%和25%,功率密度增加20%。隨后,又開發出八合一、十合一電驅系統,將集成度推至更高的境界。
近日,比亞迪又放大招,發布了e平臺3.0 Evo,推出全球首創高效十二合一智能電驅系統,他把幾乎把新能源車所有的關鍵零部件集成到一個模塊當中(集成了電機、減速器、電控、整車控制器、電池管理器、直流變換器、車載充電器、配電模塊、升壓模塊、升流模塊、自加熱模塊、能量管理于一體),其驅動電機最高轉速可達23000rpm。
吉利則在4月底北京車展期間,帶來全新的十一合一電驅系統,以及面向全球的十二合一總成,據說這是目前電驅動系統領域中集成度最高的方案,配套吉利銀河的新車型。思路上與比亞迪一樣。
那么“多合一電驅”將卷出怎樣的新高度?
高密度的電驅系統代表著高性能和小體積,電驅動系統要集成的零部件畢竟是有限的,X-IN-1終有盡頭。未來,電驅動系統還將走向跨域融合,進入到中央控制+區域控制階段,域控制器的數量和芯片數量也會隨之減少。
技術的卷沒有最卷只有更卷,跨域融合又會是一個新的內卷方向,電子電力技術、電機控制技術、車輛控制技術、智能化算法等領域,又或者是與AI大模型相互結合,都將會更驚心動魄,讓我們看子彈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