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歐洲單一專利申請量穩居首位
西門子歐洲單一專利申請數穩居首位。2023年6月,歐洲單一專利制度及相關的統一專利法院(UPC)正式啟用。截至目前,歐洲專利局已收到12000多份歐洲單一專利申請,其中大部分來自西門子。單一專利制度與西門子Xcelerator開放式數字商業平臺尤為相關。該平臺致力于幫助西門子客戶加快數字化轉型,為其提供SaaS(軟件即服務)的解決方案。在現行制度下,軟件專利侵權糾紛很難跨國解決,因為軟件通常在云端運行,其數據和程序服務器位于不同國家,而軟件則在世界各地運行。歐洲單一專利制度及統一專利法院的推行,將使得專利侵權糾紛更易解決。西門子希望將其產品,尤其是歐盟范圍內銷售的產品,均納入統一專利法院的管轄范圍內。
美的工業技術高性能諧波減速機,亮相2023年東京國際機器人展覽會
美的集團工業技術事業群攜應用于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等場景的多款高性能諧波減速機亮相,并憑借行業領先的產品工藝水平、行業首創M型齒設計以及大幅提升的承載力與壽命引發業內關注。依托15000㎡智能制造工廠、行業領先的產品工藝,以及覆蓋精密減速機性能測試、可靠性測試的IATF-16949質量管理體系,美的工業技術高性能諧波減速機一經面世,即引起廣泛關注:
1
美的工業技術高性能諧波減速機采用行業高標準材料,兼具高精度和高剛性,經過行業高標準可靠性實驗室認證,空程、滯后損失、傳動誤差、扭轉剛性指標均媲美行業標桿。如產品初始精度≤1角分,10000小時后精度退化量≤1角分,與國外最高水平持平。
2
產品采用高精度仿真技術優化結構設計,柔輪變壁厚設計適應較大彈性變形,且降低柔性軸承受力,大幅提升減速機壽命。測試顯示,美的工業技術高性能諧波減速機產品壽命超過10000小時,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3
獨創的M齒形具有連續多圓弧嚙合曲面,提升齒形同時嚙合率,大幅提升承載力與壽命,實現應用更持久、更可靠、更平穩、更潔凈,整體性能獲得CRRI認證及國際領先鑒定。
POSITAL新一代IXARC編碼器:重新定義精度測量
POSITAL是運動控制編碼器的先驅,通過其最新的創新——具有SSI通信接口的新一代(NEXTGEN)IXARC絕對編碼器,重新定義了精度測量。IXARC編碼器具有高達18位的分辨率,提供卓越的精度,即使在最苛刻的應用中也能保證準確的定位和控制。TMR傳感器:升降性能IXARC編碼器采用先進的TMR傳感器,這是對傳統霍爾效應傳感器的重大升級。這一進步帶來了顯著的優勢,包括增強的穩定性、降低的溫度敏感性,以及對磁場中最小變化的響應能力。POSITAL的NEXTGEN絕對編碼器不僅提高了精度,同時擁有一系列強大的優勢:
簡化集成:與PLC和微控制器的輕松集成,簡化了系統設計并縮短了安裝時間
降低維護成本:增強穩定性和耐用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和維護成本,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增強過程控制:卓越的精度和響應能力能夠精確控制機械運動,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并減少浪費。
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準確性有助于提高工業環境中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和故障的風險。
IPO大事件
機器視覺領頭羊——思泰克上市,首日高開210%
11 月 28 日,機器視覺行業領頭羊思泰克在創業板上市,保薦人為海通證券,發行價格23.23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2.03倍。上市首日大幅高開209.94%,報72元/股;截至收盤,思泰克大漲187.50%,報66.78元/股,成交額13.20億元,換手率78.27%,總市值68.96億元。按收盤價計算,中一簽可賺約2.18萬元。
思泰克自設立以來深耕于機器視覺檢測設備領域,通過在 3D 光源技術、圖像處理底層及應用層算法、AI 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密三軸機械平臺等機電光一體化技術領域不斷的自主研發及技術創新,在機器視覺領域構建了領先的技術儲備。思泰克專業從事機器視覺檢測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獲認定為國家級 " 專精特新 " 小巨人企業。
公司終端產品領域覆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鋰電池、半導體、通信設備等,產品獲得了包括富士康、德賽電池、海康威視、弘信電子等下游知名廠商的認可。公司 2020-2022 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2.53 億元 /3.56 億元 /3.87 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 0.78 億元 /1.17 億元 /1.16 億元。最新報告期,2023Q1-Q3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72 億元,同比 -9.18%,歸母凈利潤 0.83 億元,同比 -12.61%。公司預計 2023 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 1.03 億元至 1.10 億元,較上年同期變動 -11.87% 至 -5.42%。
產業觀察
德國研究顯示:“超越日德,中國或成最大汽車出口國”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1月26日報道,根據汽車專家斯特凡·布拉策爾的研究,中國今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這份近日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9月,中國制造商共向國外銷售了340萬輛汽車。根據這份報告,日本制造商則出口了320萬輛,德國制造商出口240萬輛。此前,中國汽車出口量已在2022年超過德國,如今又超過另一個汽車出口國日本。
來自德國研究機構汽車管理中心的布拉策爾說:“中國汽車出口的重要性持續快速增長”。他補充道:“(今年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60%,340萬輛汽車中的284萬輛是乘用車,增長了67%。”研究指出,今年1月至9月,中國制造商向國外出口了近82.5萬輛電動汽車,其中包含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是去年的兩倍多,它們已占中國汽車出口總量的24%,將近四分之一。研究還顯示,今年出口最多汽車的中國制造商是上汽(76萬輛)和奇瑞(64.8萬輛),而在上海設有工廠的美國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以26.5萬輛位居第三。
日本10月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同比下降17.1%,已連續5個月下滑
近日,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協會(SEAJ)公布的10月半導體制造設備初步數據顯示,日本制造設備銷售額(含出口)環比下降3.7%(2023年9月為2987.38億日元)至2875.4億日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1%(2022年10月為3470.54億日元)。
這是日本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連續第5個月同比陷入萎縮,也是連續第5個月月度銷售額跌破3000日元,跌幅雖較前一個月份(2023年9月份下滑21.6%)有所減小,不過已連續4個月出現2位數百分比降幅。
2023年1-10月,日本芯片設備銷售額累計為29886.41億日元,較去年同期下滑6.9%(2022年1-10月為32096.08億日元),不過仍創下歷年同期歷史次高水平。
另外,該協會公布的FPD(flat-panel display,平板顯示器)設備數據顯示,10月FPD設備銷售額144.59億日元,環比增長5.4%(2023年9月為137.18億日元),同比驟降68.3%(2022年10月為455.84億日元)。(愛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