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13日報道,一個機器人利用火星隕石提取物幫助分解水、制取氧氣,將人工智能(AI)的化學發現能力與探索這顆紅色行星甚至在上面定居的努力融合到一起。
周一發表在英國《自然·合成》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稱,這項自動化實驗提升了支撐未來載人外太空任務的可能性。論文作者們估計,人類若通過試錯模式進行研究,可能需要耗時2000年才能獲得相同結果。
這個AI機器人利用隕石樣本制造出一種催化劑(加速化學反應的物質),再用其分解水、制取氧氣。這項研究由位于中國城市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個多學科團隊開展,該研究利用了人們對宇宙移民和可能的地外資源開發活動迅速增長的興趣。
上述論文的作者之一江俊教授說:“最大的意義是,受AI引導的機器人能夠在未知條件下利用未知材料制造出有用的化學物質。我的夢想是,或許,我們可以先將幾個機器人送到月球,開始利用月球資源為人類準備必要的化學物質和材料。”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愛丁堡大學天體生物學教授查爾斯·科克爾說:“沒有比用于呼吸的氧氣更重要的資源了。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例子,證明我們能夠把機器人送往火星,并讓它們提取能在利用火星上豐富的冰制取氧氣時充當催化劑的礦物,從而使我們有可能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永久定居點。”
研究人員讓他們的機器人負責制造能夠利用水源生產氧氣的材料。此前的研究確認火星上存在水源。該團隊給這位“自動化化學家”提供了5份不同的隕石樣本,用于設計一種催化劑。
在6周時間內,該機器人分析了243個實驗數據集和近3萬個理論模擬結果,從大約376.4萬種可能的配方中挑出并合成了一種可行的六金屬催化劑。研究人員在零下37攝氏度(與火星上的溫度相當)的環境中成功進行了這項實驗。他們在相距數百公里的3座中國城市建起和管理類似實驗室,以此證明他們能夠遠程操控。
中國和美國等國對AI和太空科學的興趣日益濃厚。
但是,要移民其他行星類天體,仍然存在巨大障礙。遠程AI實驗室和相關制造活動需要高流程效率和可觀的算力,無論是在原地還是在行星外。就火星而言,其定居點必須能夠抵御比穿透地球大氣層的輻射強得多的輻射。
英國粒子加速器企業“鉆石光源”公司的斯蒂芬·湯普森博士說,無論如何,上述火星隕石研究帶來了許多有趣的可能性,包括讓一座AI實驗室通過捕獲用水制氧后余下的氫來充當航天器的星際“加油站”。
湯普森還說,上述論文代表了利用AI發現新材料這一快速發展領域中的又一進展。
湯普森說:“AI正在取得長足進展,因為它能夠處理大量數據。它以一種人類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的方式來識別新材料,效率很高。”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電化學和電化學技術教授馬克·賽姆斯說,這項研究將化學、機器人和軟件設計結合起來,“真的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