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北京成立全國首家省級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時間:2023-11-08

來源:OFweek機器人網

導語:智造浪潮席卷,“機器換人”已成為大勢所趨。而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

  在此背景下,規劃、建立與完善機器人產業布局,便成了搶占先機的重要舉措。

  01 國內首家!打通研發生產全鏈條

  近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在經開區機器人創新產業園正式注冊成立,這標志著國內首個省級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誕生。

  創新中心的成立,不僅是北京發布《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后,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再發力,更為行業技術難題集中攻關和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資源保障與產業供給。

  當前,人形機器人風頭正勁,儼然已成科技競爭的新高地,但以目前的技術力來說,人形機器人離“具身智能”的終極形態尚有很大距離。

  針對如此陣痛,創新中心將面向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開展前瞻布局,計劃打造全球首個通用人形機器人“硬件母平臺”,首個大模型+開源運控系統“軟件母平臺”,重點攻克人形機器人本體原型、通用大模型、運控系統、工具鏈、開源OS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并將以“公司+聯盟”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推動技術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鏈接產業閉環。

  人形機器人技術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高景氣賽道,與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定位非常契合。

  在政策驅動下,依托北京雄厚的地緣優勢,創新中心在科技項目、高端人才、土地支持等方面將集聚資源,加速發展;而政產學研的各方聯動,也將共同推動機器人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提高北京科技軟實力。

  這是互利,亦是共贏。

  02 AI風起,人形機器人何時落地

  人形機器人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化探索,正逐步從概念驗證階段向初步商業化應用邁進。

  2023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門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國家各部委的帶頭引領下,各地正積極布局爭取先發優勢,上海、深圳陸續跟進發布相應計劃,給機器人產業按下快進鍵。

  而北京在6月28日發布的《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首次從整機、零部件、應用場景等方面,對人形機器人進行全面論述,行業迎來“從0-1”的重要機遇。

  當前,人形機器人仍處于技術探索期,面臨性能提升、安全穩定、成本控制等多重挑戰。

  但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為人形機器人裝上“大腦”,大幅提升了人形機器人的智能交互水平和決策能力;傳感技術的突破使人形機器人具備了更精準、敏銳的環境感知能力。

  在核心技術加速迭代的情況下,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具身智能”的理想載體,從Atlas、Digit到Optimus,行業領先企業正加速推進這一目標的實現。中國對于人形機器人的探索雖后人一步但發展迅速,優必選、小米、宇樹、博利葉等國內廠商積極布局,并已有拳頭產品問世。

  全球規模的智能化應用浪潮已經到來。據麥肯錫報告,預計到2030年,約有4億個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全球機器人市場可達12-16萬億美元。而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到2024年,國內機器人市場有望達251億美元。

  盡管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需時間積累,但產業奇點已至,人形機器人發展光明可期,我們拭目以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