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清華大學研發光電融合芯片,算力超商用芯片三千余倍

時間:2023-11-01

來源:集微網

導語: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吳嘉敏助理教授)與電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喬飛副研究員)聯合攻關,提出了一種“掙脫”摩爾定律的全新計算架構:光電模擬芯片,算力達到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三千余倍。該成果已于近期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吳嘉敏助理教授)與電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喬飛副研究員)聯合攻關,提出了一種“掙脫”摩爾定律的全新計算架構:光電模擬芯片,算力達到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三千余倍。該成果已于近期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據悉,該團隊造出一款名為 ACCEL 的光電融合芯片。

  清華大學官方消息顯示,算力方面,清華大學攻關團隊創造性地提出的光電深度融合計算框架,從最本質的物理原理出發,結合了基于電磁波空間傳播的光計算,與基于基爾霍夫定律的純模擬電子計算,“掙脫”傳統芯片架構中數據轉換速度、精度與功耗相互制約的物理瓶頸,在一枚芯片上突破大規模計算單元集成、高效非線性、高速光電接口三個國際難題,實測表現下,光電融合芯片的系統級算力較現有的高性能芯片架構提升了數干倍;功耗方面,在研發團隊演示的智能視覺任務和交通場景計算中,光電融合芯片的系統級能效(單位能量可進行的運算數),實測達到了74.8 Peta-OPS/W,是現有高性能芯片的四百萬余倍。

  據介紹,形象來說,如果用交通工具的時間來類比芯片中信息流計算的時間,那么這枚芯片的出現,相當于將八小時的京廣高鐵縮短到了8秒鐘;原本供現有芯片工作一小時的電量,可供它工作五百多年。

  對此,論文通訊作者之一,清華大學戴瓊海院士表示:“開發出人工智能時代的全新計算架構是一座高峰,而將新架構真正落地到現實生活,解決國計民生的重大需求,是更重要的攻關,也是我們的責任。”

  《自然》雜志特邀發表的該研究專題評述也指出,“或許這枚芯片的出現,會讓新一代計算架構,比預想中早得多地進入日常生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