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政策法規 > 資訊詳情

工信部出手,機器人行業注入“強勁燃料”

時間:2023-09-15

來源:OFweek機器人網

導語:近日,工信部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通知,該項工作目的是加快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培育一批擁有創新能力攻克核心技術的單位,凝聚各方力量促進產業快速發展,突破一批標志性技術產品,加速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

  其中,文件規劃了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4個重點方向。在人形機器人揭榜掛帥任務榜單中,聚焦了核心基礎、重點產品、公共支撐、示范應用等創新任務,并針對4個任務下的19個具體內容訂立了相應的到2025年的預期目標。

  典型應用

  應用是人形機器人的關鍵,人形機器人不是玩具,他是適應人類社會,幫助人類提高生產力的工具。未來的人形機器人不能是PPT上的炫技產品,而是要契合人類需求,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的得力助手。

  文件中指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應服務于工業制造、災害救援、危險作業、智慧物流、安防巡邏、服務娛樂等六個主要場景。這些應用場景普遍出現了人力短缺的問題,人形機器人代替人類從事該類工作,可以釋放更大的生產力,同時避免了一些惡劣環境下對人體的危險性,打造一個更高效、更安全、更愉悅的社會環境。

  預期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在保證4小時高強度工作下的續航能力下,需擁有耐高溫、耐沖擊、防塵防水、防爆等能力,地形攀爬能力不低于50cm,同時能夠操作50種以上的工具,可以使用工具開展焊接、切割、整理等作業任務,準確率達到95%以上。

  核心基礎

  要保證機器人在各個場景中有效應用,必須提高機器人核心能力。在人形機器人的核心基礎中,包括了全身動力學控制算法、電機驅動器、力傳感器、MEMS姿態傳感器、觸覺傳感器等五項核心零部件,核心零部件是人形機器人成本的大頭,目前的核心零部件對海外依賴依舊很大,突破核心零部件技術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能有效保障供應鏈安全。

  根據文件可知,預計到2025年,我們將建立高動態行走控制算法,支持具有28個以上自由度的人形仿生機構,可實現在各種環境下的高速行走,包括平地、斜坡、臺階、不平整路面和松軟路面,最高速度達4km/h及奔跑速度達9km/h;同時,我們將完成高功率密度電機伺服驅動器的系列化,支持多種行業標準,最高效率不低于95%,重量小于210g,尺寸小于170cm3,最大連續功率可達6kW,并擁有智能伺服控制算法。

  此外,我們計劃將力傳感器精度提高到0.5%FS,響應時間優于0.03s,具備智能信息采集和處理功能,提升力傳感器的智能水平;MEMS姿態傳感器方面將持續推進高性能、低成本的MEMS姿態傳感器研發,預計2025年能達到具備強大的抗振動和抖動性能,俯仰角和橫滾角靜態精度為0.1°,零偏穩定性不低于0.3°/h。

  重點產品

  在該榜單文件中,“關節”一詞出現超過20次,是本次的重點產品。關節的上限決定了機器人仿人程度的上限,在這次的重點產品中,工信部點名了旋轉型電驅動關節、直線型電驅動關節、機械臂與靈巧手、高算力主控制器、高能量密度電池等5項產品。

  這些產品的更新迭代更能滿足未來人形機器人高爆發、高功率密度、高推力密度、高動態響應線性的性能需求,使人形機器人在運動規劃與感知決策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算力主控制器,避免在“大腦”上遭到卡脖子,實現硬件通信、實時計算和能量消耗等關鍵技術的突破。

  根據計劃,到2025年,我國將會研制出系列化的人形機器人一體化旋轉電驅動關節,滿足腰、髖、膝、肘等關節伺服驅動需要;同時推出低功耗高算力的主控制器,單臺主控制器工作功耗不高于60W,算力不低于200Tops,并可支持高帶寬總線通信方式。

  公共支撐

  任何一個產品達到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的階段時,通常會出現因不同廠商協議、標準等有差異而導致的互聯互通的障礙,一個通用標準更有利于行業的百花齊放。

  人形機器人快速鋪開使用的未來同樣會經歷這個階段,于是提出了研制新一代人形機器人端到端仿真開發平臺,鼓勵開源開放的新方法和新機制,開發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機器人的機器腦智能控制技術。

  到2025年,行業需完成軟硬件模塊通用接口、機器人各子模塊、整機系統集成的標準定義和標準撰寫,制定關鍵共性能力的綜合測評標準,建立實驗平臺,同時建立不低于100億的典型任務參數集,自動化處理任務的類型不低于100種,并在人形機器人上實現應用。

  結語

  上半年,多個城市相應出臺一系列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利好政策,刺激一眾科技企業加速推進其人形機器人研發進度,多家投資機構重磅下注機器人產業。除了比亞迪、百度、小米等紛紛入局大額投資,更有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等將自家機器人的研發成果公開亮相,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春天到來,更多機器人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在本次的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帶領下,我們靜待一個繁榮的機器人時代到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