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經深圳市政府批準,現發布《2009年度深圳市交通綜合治理工作白皮書》,歡迎廣大市民、新聞媒體以及社會各界進行監督。
為繼續全面、深入地推進軌道交通與路網的建設,大力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速開展智能交通體系的整合和建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深化大運會交通保障工作,落實交通建設和管理責任單位,在軌道交通全面建設時期為廣大市民提供較為良好的交通出行環境,為大運會提供設施完善、管理嚴密、服務周到的交通服務,經市政府批準,現發布《2009年度深圳市交通綜合治理工作白皮書》,歡迎廣大市民、新聞媒體以及社會各界進行監督。
過去一年,我市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各項宏觀調控政策,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切實落實《2008年度深圳市交通綜合治理工作白皮書》的各項任務,進一步鞏固交通綜治工作成果。截至2008年12月底,在我市注冊機動車輛年增17萬輛總數已達128.7萬輛、150個軌道交通施工站點全面開工的情況下,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沒有明顯惡化,市區道路整體運行情況基本穩定,主干道平均車速早高峰為34.8km/h,晚高峰為29.9km/h,平峰為40.7km/h,日平均為35.1km/h,達到了年初的既定目標;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萬車死亡率分別較2007年下降26.95%、14.51%和27.08%,交通運行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年新增公交線路40條、公交車輛568輛,特區內外500米公交站點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73%,全市公交大巴100%安裝深圳通設備,公交違章率和乘客有效投訴率分別下降15.21%和10.18%,車容車貌合格率達95%以上,群眾對公交治安滿意度和乘車安全感指數進一步上升,公交服務質量明顯改善;全年建成高快速路2條,城市干道2條,特區外次干道(含改造)6條,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進展;五條地鐵線路建設超額完成任務,按計劃順利推進。
但2011年大運會的日益臨近及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等因素對我市的交通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我市交通綜治工作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形勢,具體情況如下:
一、 影響經濟增長的國際國內不利因素將更加明顯,交通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將更加突出,地鐵和路網建設的任務仍然繁重,我市需要認真貫徹國家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的宏觀政策,制訂更加詳實的應對措施,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
二、 距離2011年大運會的舉辦只有兩年多的時間,要實現“把第26屆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辦成大運會歷史上水平最高的一次盛會”的承諾,我市交通體系仍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特別是在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方面,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和加速推進。
三、公交特許經營改革已基本完成,我市已經形成三大專營企業的運營格局,但特區外公交服務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未來兩年我市軌道二期線路將陸續建成通車,公交接駁線網和接駁場站的規劃建設工作相對滯后,需要進一步加快落實。
四、目前主要片區和道路的通行能力已趨于飽和,但機動車保有量仍持續增長,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加上軌道交通建設的全面開展,道路通行能力仍只能維持較低水平,道路交通壓力仍然較大。
五、隨著寶安龍崗兩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特區外的道路網絡、公共交通系統等距離特區內外一體化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我們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世界眼光審視深圳交通,在借鑒國內外先進城市交通規劃建設管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09年交通綜治工作繼續貫徹“遠近結合、標本兼治,公交優先、調控需求,創新體制、科學管理,嚴格執法、文明服務”的基本思路,使我市2009年度交通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為城市提供“暢達、安全、優質、綠色”的交通服務,為大運會的順利召開提供設施優良、組織有力的交通保障。
全年重點開展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全面推進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盡快形成規模化的軌道交通網絡;二是繼續推進道路網絡建設,逐步構筑層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現代化道路網絡體系;三是繼續深入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深化公交特許經營改革,優化公交網絡,全面提升公交服務質量;四是整合完善智能交通體系,提升交通行業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五是進一步完善交通設施建設,強化安全教育,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根據以上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2009年度全市交通綜合治理工作具體內容包括:
一、繼續全面推進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盡快形成規模化的軌道交通網絡
(一)繼續加快軌道交通二期工程的建設。
下大力氣抓好進度管理工作,著力排除滯后工點的影響因素,確保地鐵5條線路土建工程、六個綜合樞紐能夠全面順利均衡推進,完成投資154億元,力爭年底前5條線車站土建完成90%,區間土建完成85%,為111個車站全面進入出入口、風亭等附屬工程、鋪軌和設備安裝、車站裝修階段提供條件;力爭2009年9月底前地鐵1號線試驗段三站三區間安全開通,有效緩解深南大道該地段公交壓力。以上工作由市地鐵公司、三號線公司、港鐵(深圳)公司、機場集團負責。
(二)抓緊統籌、積極推動我市軌道交通三期建設的前期工作。
2009年6月底前完成三期建設規劃的編制和上報工作;同時在規劃的245.4公里三期線路中,選擇部分需求較大、條件較成熟的線路先行開展詳規和工可研究工作,其它線路也同期抓緊開展前期研究工作,為下一步啟動新線建設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以上工作由市發展改革局、規劃局負責。
二、繼續推進道路網絡的建設,逐步構筑等級明確、布局合理的道路網絡
(一)盡快形成“七橫十三縱”的高快速路網體系。
1.東部沿海高速公路蓮塘至鹽田段年內全線完工;西部港區疏港道路部分路段完工。
2.加快丹平路一期、南坪快速路二期、廣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水官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等4條高快速路的建設。
3.新開工建設清平高速公路二期、外環高速公路、東部過境高速公路等3條高快速路。
4.開展龍觀快速路、梅觀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等2條高快速路的前期工作。
(二)加快推進國省干道網的建設。
1.橫平公路年內通車。
2.加快布龍路改造、龍鹽路(北段)等6條國省干道項目的建設。
3.新開工建設坂瀾大道(原坂雪大道)、觀光路改造等2條國省干道項目。
4.開展平吉大道(北段)、五和大道等8條國省干道項目的前期工作。
(三)加快各區普通主次干道建設,完善局域連通網。
1.坂雪崗大道(南段)9月底建成通車;紅桂-曬布路拓寬改造工程、機場路景觀改造工程年內建成通車。
2.加快機場景觀路改造、深汕公路改造工程等4條普通主次干道的建設。
3.新開工建設公明南環大道、沙河東路北延等4條普通主次干道項目。
4.開展皇崗路改造(北段)、僑城東路北延等8條普通主次干道項目的前期工作。
(四)完善主要道路、節點改造和建設,改善道路運行條件。
1.華為立交改造一期第二階段6月底前完工;加快北環-深云立交改造工程。
2.新開工建設華為立交改造二期、金碧支路等4項工程。
3.開展鹽壩高速公路東部華僑城出口匝道工程、梅林布心通道、白石路東延等3項工程前期工作。
上述工程建設的責任單位在《2009年度深圳市交通綜合治理工作任務分解表》中公布。
三、繼續深入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深化公交特許經營改革,優化公交網絡,全面提升公交服務質量
(一)消除特區外公交線路承包現象,全面完成線路、車輛等公交資源整合工作,實現三家公交企業資產全面整合和規范經營。
以上工作由市交通局負責。
(二)深入推進三層次公交線網的規劃與實施工作,按照三層次公交線網功能全面梳理、優化公交線網結構,提高特區外公交線網覆蓋率,滿足居民出行需求。年內完成150條線路優化調整工作,特區外公交線網覆蓋率達到75%。
以上工作由市交通局負責。
(三)加強公交專用道管理,保障公交的優先通行權,提高公交運營效率。
1.加大對社會車輛違規占用公交專用道、公交停靠站的查處力度;完善標志、標線等標識系統。
2.進一步完善寶安、龍崗兩區公交專用道系統。
以上兩項工作由市公安交警局負責。
(四)加快場站設施的規劃與建設。
1.特區內僑城北、沙河東路、南山地稅分局、高新西等4個公交場站年內建成投入使用,小梅沙公交總站力爭年內開工建設。
以上工作由市交通局、國土房產局負責。
2.龍崗區年內投入使用3個、開工建設3個公交場站;寶安區年內投入使用6個公交場站。
以上工作分別由龍崗區政府、寶安區政府負責。
3.開展特區內梅林坳等10個、特區外龍崗區新南村公交首末站等15個、寶安區興圍村等49個、光明新區李松■等22個公交場站的前期工作。
以上工作分別由市交通局、龍崗區政府、寶安區政府、光明新區管委會負責。
(五)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價格體系。
1.繼續推廣使用深圳通,落實公交換乘、聯乘優惠機制。年內完成全市公交車輛深圳通設備的安裝工作;完成200臺出租車深圳通設備的試點安裝工作;深圳通發卡量達到600萬張以上,刷卡率特區外達到30%以上,特區內達到60%以上;售卡充值網點特區外新增300個。
以上工作由深圳通公司負責。
2.年內出臺并實施公共中小巴票價降價政策。
以上工作由市物價局負責。
(六)加強行業管理,提升行業服務質量。
1.加強監督,提高地鐵服務水平。年客運總量1.3億人次;高峰小時發車頻率:1號線5分鐘,4號線7分鐘;運行圖兌現率99.5%;正點率99%;主要設備可使用程度:自動扶梯98%,自動售票機98%,充值機98%,出入閘機99%。
以上工作由市地鐵公司負責。
2.開展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動、公交清潔、營運秩序整頓和質量信譽考核工作,降低公交投訴率,提升公交服務水平。特區內外有效投訴率分別同比下降3%和10%;特區內外公交車輛違章率分別同比下降2%和10%;特區內外車輛完好率分別達到98%和96%;特區外新增或更新車輛600輛。
以上工作由市交通局負責。
3.提升出租車服務水平。出租車營運違章率不超過3.5%,有理投訴率低于0.3%,紅色、黃色出租車車輛保潔達標率95%,特區外綠色出租車車輛保潔達標率70%以上。
以上工作由市交通局負責。
4.嚴厲整治非法營運,加大對非法營運的查處力度。
以上工作由市社會治安綜治辦、公安局、交通局、各區政府和光明新區管委會負責。
5.繼續推進全市公交車和軌道車輛電子監控系統建設,加強公交、地鐵、出租車治安管理。群眾對治安秩序的滿意度和乘車安全感指數、刑事治安案件查破數、違法犯罪分子抓獲處理數分別較2008年提升8%;有效案件報警數較2008年下降8%。
以上工作由市公安局公交分局負責。
四、整合完善智能交通體系,提升交通行業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一)開展交通信息共享平臺、交通規劃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智能交通運輸系統、交通運行機制和管理體系等建設和完善的前期工作,推進智能交通信息資源整合。
以上工作分別由市交通綜治辦、規劃局、交通局、公安交警局負責。
(二)合理調節道路交通流量,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1.拓展完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重點擴大聯網覆蓋面,大力推進交通誘導系統的建設,加強路網交通疏導,對誘導中央系統進行升級,完善面向交通擁堵的誘導策略,實現誘導信息的準確、豐富和多樣。
2.加大交通熱點、難點的監控力度,完善監控設施;對信號燈進行優化,增加100個路口倒計時器,年內實施完成。
以上兩項工作由市公安交警局負責。
(三)推進行業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提升行業管理水平。
1.年內基本完成全市交通運輸行業GPS監管平臺擴容工作,推進特區內重要客運場站視頻聯網監管系統的建設工作,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
2.年內提交數字公交系統建設方案以及開展公交電子站牌試點工作。
以上兩項工作由市交通局負責。
五、繼續推進交通綜合整治工作,改善片區整體交通環境
(一)繼續推進福華新村、深圳西站等5個交通擁堵片區交通綜合治理工作。
(二)繼續開展斷頭路打通和改造工作。南山區實施完成3條;龍崗區實施完成10條;寶安區實施完成5條。
以上兩項工作分別由相關區政府負責。
六、繼續開展交通需求和靜態交通管理的研究工作
深化中心城區擁擠區域車輛收費實施前配套方案、停車場收費政策調整方案、停車方案等交通需求和靜態交通管理措施的研究工作,優化交通出行結構。
以上工作分別由市規劃局、公安交警局、物價局負責。
七、進一步完善交通設施建設,強化安全教育,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一)加強道路交通設施完善工作。
1. 繼續完善寶安、龍崗、光明新區主要道路(含市公路局所轄道路)交通設施,按照實施計劃對特區外主次干道交通安全設施和交通監控設施進行完善。
2. 年內啟動全市交通標識統一梳理工作。以上兩項工作由市公安交警局負責。
(二)加強高速公路監控、照明、防護設施的完善工作。
以上工作由市交通局、公安交警局和各相關高速公路公司負責。
(三)深化交通管理勤務改革,進一步挖掘警力資源,提高見警率;加強特區外交通擁擠區域的警力配備,力爭使特區外重點區域交通擁擠情況得到進一步緩解。早晚高峰期路面見警率明顯提高,力爭使全市交通狀況不發生明顯惡化,日平均車速力爭達到30公里/小時,晚高峰平均車速力爭達到25公里/小時,萬車死亡率力爭低于萬分之七點五。
(四)開展一系列整治酒后駕車、違法使用遠光燈,打擊非法營運、整治泥頭車違法行為等專項活動,抓好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
(五)強化交通安全宣傳,全面提高市民交通文明意識。11月份繼續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月活動,開創宣傳新渠道,實現交通安全宣傳社會化。
以上三項工作由市公安交警局負責。
(六)完善交通事故快處快賠運作機制,加強道路交通事故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特區內3個快賠點運作效率;完善交通事故快處快賠規定和運作機制,有效解決保險理賠中的詐騙問題,適時在特區處推動快處快賠工作。
以上工作由市公安交警局、深圳保監局、保險同業公會負責。
八、改善慢行交通設施,逐步建立以人為本的慢行交通空間
(一)落實人行過街設施規則,繼續推進銀湖汽車站、筍崗兒童公園等5座特區內人行過街設施的建設工作。
以上工作由相關區政府負責。
(二)落實自行車交通改善規劃,開展特區內黃木崗-白沙嶺片區、軌道一期工程站點周邊、東部濱海地區等片區自行車系統建設試點工作,推進自行車網絡系統的完善。
以上工作分別由市城管局、龍崗區政府負責。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汽車零部件行業回暖跡象顯現
2008年,金融危機的到來讓汽車產業受到了一股黑色風寒,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在逐步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