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芯片巨頭,紛紛預警

時間:2023-04-23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導語:從去年下半年以來,芯片產業一直急轉直下,大家對于行業的復蘇時間也沒有統一意見。最近,幾大巨頭則無一例外地展現了他們的悲觀態度。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芯片產業一直急轉直下,大家對于行業的復蘇時間也沒有統一意見。最近,幾大巨頭則無一例外地展現了他們的悲觀態度。

  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在周四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告訴投資者:“2023 年上半年的半導體庫存調整比我們之前的預期要長,它可能會延續到今年第三季度,然后再平衡到更健康的水平”。

  在發出這個預警的同時,臺積電正在面臨2009年以來個年營收下滑的風險。

  荷蘭先進芯片制造設備供應商 ASML 的首席執行官 Peter Wennink 在日前的一次采訪中說:“我們正在研究 . . . 半導體行業典型的低迷情況,實際上很多年都沒有發生過,供應剛好超過需求,經典半導體下行周期”正在更大的舞臺上演。”

  雖然整體樂觀,但他們公司一季度的訂單也環比腰斬。ASML 的積壓一直被視為堅如磐石,一直持續到 2024 年年中,但現在看來在 2024 年下半年會有所減弱。目前 2024 年下半年的訂單還沒有滿,但管理層預計(希望) 它會填滿。

  咨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 的分析師本巴加林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說說:“從未有過更多的行業將半導體對其業務至關重要。” 這意味著今天芯片行業的波動比 2008-09 年上一次經濟衰退期間要大得多。

  花旗半導體分析師 Amit Harchandani 表示:“一些投資者認為,這個下行周期是建立在一個相當長的上行周期之上的。” “由于積壓量增加了很多,他們擔心下降幅度可能同樣陡峭。外面有點緊張。”

  這是半導體下行周期的“第二條下行通道”嗎?

  我們長期以來對半導體行業的看法是,一方面通過供應的兩個不同組成部分,另一方面通過需求來看待事物。

  在我們看來,很明顯,當前下行周期中的“第一輪”下跌主要是由供應方驅動的,因為該行業在經歷了 Covid 和供應鏈危機后,瘋狂地建立了產能。這個行業建立又建立,顯然是魯莽的放棄,直到我們“超過”所需的供應,現在發現自己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開始了當前的下行周期。

  同時,需求面有所疲軟,或許隨著全球宏觀經濟的擔憂,需求下行壓力有所加速。

  在我們看來,當前芯片周期的“第二階段”很有可能更多地是由需求疲軟驅動的,而不是上半年是由供過于求驅動的。

  這可能會更糟,因為供應問題往往比需求問題更容易解決,因為如果你是芯片制造商,你可以控制供應,正如我們在內存市場上看到的那樣,美光和三星將產能和產品下線以支持定價。

  問題在于,該行業在刺激芯片需求方面無能為力。降低汽車芯片的價格并不能刺激需求。

  電子產品繼續下滑,半導體前途未卜

  PC 和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在 2022 年表現疲軟,并在 2023 年繼續下降。IDC 估計,繼 2022 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 28% 之后, 2023 年第一季度 PC 出貨量同比下降 29%。2022 年,PC 出貨量比 2021 年下降了 16%,這是 PC 歷史上最大的同比降幅。2023 年剩余時間的前景并不樂觀,Gartner 預測 2023 年 PC 出貨量將下降 12%。PC 市場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繁榮結束后崩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導致了當前 PC 市場的疲軟。

  IDC 估計,2022 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18%,導致 2022 年出貨量下降 11%,這是有史以來的最大降幅。智能手機從 2020 年的 7% 下降(受大流行相關生產放緩的推動)反彈至 2021 年的 6% 增長。與 PC 一樣,當前的經濟不確定性正在影響智能手機的出貨量。DigiTimes 估計,2023 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13%。IDC 預計 2023 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下降 1%。

  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疲軟反映在中國的生產數據上。盡管過去幾年一些電子產品制造業已經轉移出中國,但中國仍占智能手機產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和 PC 產量的絕大部分。到 2022 年 4 月,中國個人電腦的三個月平均變化與一年前 (3/12) 相比變為負值,并且在截至 2023 年 2 月的過去三個月中降幅超過 20%。手機生產變化(主要是智能手機)過去九個月中有七個月為負,最近兩個月的跌幅超過 10%。2023 年 1 月,以本幣(元)衡量的中國電子產品總產量出現 3/12 的變化,轉為負值,這是自 2020 年大流行初期幾個月以來的首次下降。

  受益于電子產品生產遷出中國的國家也出現了放緩。馬來西亞和臺灣均報告稱,在 2022 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電子產品產量增長強勁,3/12 的變化大多在 20% 以上,并在幾個月內接近 30%。在最新數據中,臺灣 1 月份和馬來西亞 2 月份的 3/12 變化率下降到 10% 以下。越南 2022 年第二季度的 3/12 變化超過 20%,但自 2022 年 6 月以來每個月都在減速。越南的 3/12 變化在 2023 年 2 月變為負 1%,與中國相同。2023 年 3 月,越南為負 5%。

  較成熟的電子產品制造地區并未受到 PC 和智能手機放緩的影響。美國、日本、英國和歐盟 27 個國家(EU 27)對消費電子產品的依賴程度較低。這些國家的電子產品主要是工業、汽車、通信基礎設施和企業計算。然而,其中許多國家的增長正在放緩。在 2022 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歐盟 27 3/12 的電子產品生產變化主要在 10% 到 20% 之間。2023 年 1 月,3/12 的變化下降到 7%。在 2022 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的 3/12 增長溫和加速,從 2022 年 1 月的 3% 增加到 2022 年最后三個月的 8% 以上。美國增長在 2023 年一直在減速,2 月份跌至 6% 以下。相比之下,日本和英國的電子產品生產在 2022 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下降。日本 3/12 在 2022 年 10 月轉為正值,2023 年 2 月為 4%。英國 3/12 在 2022 年 10 月轉為正值 0.9%。在 2023 年 1 月下降 0.7% 之后,英國 3/12 在 2023 年 2 月反彈至 0.8%。

  正如我們在 2023 年 2 月的半導體情報時事通訊中所述,2023 年半導體的前景黯淡。除了許多電子市場的終端需求疲軟外,許多半導體公司還面臨著庫存過剩和定價壓力。盡管有汽車(2023 年 3 月通訊)等一些亮點,但在 PC 和智能手機等關鍵終端設備的終端需求扭轉下滑趨勢之前,整個半導體市場不會復蘇.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