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20日舉行2023年第一季法說會,信息相當多,特別整理20點重點供讀者參考。
一,晶圓出貨量3227千片,季減12.8%,第一季營收約5086.3億元新臺幣,季減18.7%。以新臺幣計算,低于財測的5126.9億至5372.5億元新臺幣,毛利率56.3%,較2022年第四季62.2%下滑,但超越財測53.5%~55.5%上緣。超越預期的主因為成本改善抵銷下滑的產能利用率和不利的匯率。稅后凈利2069.9億元新臺幣,整體財報成績優于預期,庫存天數96天,較上季93天增加。
二,第一季制程營收占比,5納米31%、7納米20%、16納米13%、20納米1%、28納米12%(28納米以下制程共占77%,較2022年第四季持平),先進制程7納米以下營收達全季晶圓銷售金額51%,較上季54%下滑。
三,第一季平臺營收占比,智能手機34%、高性能運算44%、物聯網9%、汽車電子7%、消費性電子2%、其他4%。各平臺營收季成長率,智能手機-27%、高性能運算-14%、物聯網-19%、汽車電子+5%、消費性電子-5%、其他-18%。
四,2023年第二季展望,營收152億至160億美元,季減4.3%~9.1%,中位數約-6.7%,符合市場預期的季減中高個位數。以1美元兌換新臺幣30.4元基礎計算,換算成臺幣中位數約季減6.8%。主因為客戶庫存調整導致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毛利率52%~54%,下滑原因為產能利用率下滑、3納米準備量產、海外設廠及通膨增加成本、中國臺灣電價上漲等因素、營業利益率為39.5%~41.5%。
五,公司長期營收成長目標15%~20%、毛利率53%以上維持不變。2023年資本支出維持320億至360億美元。
六,下修2023年半導體(不含存儲器產業)至年減mid single digit(前次-4%),晶圓代工產業至年減high single digit(前次-3%)。美元營收至年減low-mid single digit(前次微幅成長)。
七,前次法說認為2022年第四季庫存開始下滑,今年上半年庫存去化加速。但總體環境造成終端需求更弱,客戶庫存第一季不減反增,中國解封后恢復也低于預期。原認為上半年庫存去化完畢時程將延長至第三季,并于下半年逐步復蘇。上半年營收也較前次年減mid-high single digit下修至-10%,但下半年因客戶新品發表將恢復動能,下半年營運將優于上半年。
八,N3于2022年第四季末量產,需求來自手機與高性能計算,目前需求超過公司產能,且較一年前更好,明顯營收貢獻時點在第三季,全年營收貢獻維持中個位數,N3E則于下半年量產,應用同樣來自手機與高性能計算,無論N3還是N3E皆有不錯良率,3納米家族流片(tape out)數量是5納米家族2倍,有信心仍居領先地位,也會是長期大量制程節點。2納米制程則維持2025年量產,應用同樣來自手機與高性能計算,有信心仍居領先地位,也是長期大量制程節點。
九,海外設廠皆如進度,美國廠正在申請補助,日本將于2024下半年量產,歐洲還在評估階段,主要應用為車用。中國南京廠28納米一切照法規走,2納米位于新竹與臺中,2025年量產。高雄廠因應市況調整,將由28納米調整至先進制程。
十,PC與手機需求仍疲弱、車用需求到年底都穩定,AI強勁需求有助庫存去化,7納米受手機與PC影響,短期產能利用率不佳。但網絡RF、Wi-Fi需求仍是長期且大量制程節點。
十一,AI貢獻還無法量化,但有助庫存去化,也沒列入長期營收成長15%~20%中。
十二,股利政策視公司發展而定,但會維持逐步增加步調。
十三,高雄廠不發展28納米是考量日本與南京廠都有擴產,未來歐洲可能也會,市況變化快速,決定轉為先進制程。
十四,2納米量產營收貢獻時點還早,尚不揭露。
十五,美國補助還在申請,細節不便講。
十六,美國設廠成本含勞工、通膨、營業成本及學習曲線,為中國臺灣4~5倍,將透過供應商合作與政府補助,也會有地緣彈性定價,可降低獲利影響。
十七,日本廠資本支出約80億美元,政府補助50%,隨著擴產進程逐步取得補助,不提供明確數字。
十八,5/3納米客戶需求很多設備可共享,若未來需求快速回溫,也將彈性增加資本支出及設備供應因應產業變化。
十九,先進封裝2023年需求較弱,占比約6%~7%,低于2022年7%,5年內成長性將優于平均。
廿,2023年資本密集度>40%,近年目標仍是中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