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從產業鏈細分領域來看,機器人工業系統集成、本體、核心零部件分別產值占比分別為42.32%、37.91%、19.77%。其中,受益于新能源車、半導體、光伏等下游需求的增長,中游本體企業營收普遍有較為明顯的增長;核心零部件在國產替代的需求下,也在穩定增長。
白皮書表示,目前深圳機器人產業鏈條建設基本完備,基礎技術實力充足,在自動化控制器、無人化設備等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并且培育壯大了一大批優秀本土機器人企業。
從機器人企業數量上看,2022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企業總數量達到1018家,較2021年945家同比增長7.68%,已形成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從產業結構上看,2022年深圳市非工業機器人企業數量占比首次超過工業機器人,非工業機器人企業數量占比51.84%,工業機器人企業數量占比48.16%,意味著機器人應用場景持續拓展,逐漸滲透到千行百業中。
不過從產值來看,2022年深圳非工業機器人的產值仍低于工業機器人,且占比略有下降,占比為37.17%,非工業機器人產業成熟度仍需發展。
從區域來看,深圳機器人企業的分布與往年基本一致,2022年,深圳機器人企業數量最多的仍是南山區和寶安區,光明區企業數量占比有所上升,空間優勢較為明顯,南山機器人產業園、寶安機器人制造產業園規模效應凸顯。
從投融資上看,深圳是機器人產業投融資事件最多的城市,2022年深圳機器人產業融資數量62起,排名第一,高于排名第二的北京(52起)、第三的上海(38起)。
白皮書指出,2023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面臨三大發展機遇:一是“雙碳”政策拉動新能源行業對機器人需求;二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激發自動化改造新動能;三是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化培育助力機器人相關多元主體集聚發展。
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概況
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機器人產業戰略地位持續上升,“機器人+”成為如“新能源+”一般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機器人正加速與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
從市場規模來看,2021 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42億美元,2017-2021年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2.05%,超過全球平均增長水平,預計到2024年有望達251億美元,2020-2024年復合年增長率約22%。
而在細分市場上,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75億美元,是全球最大且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比達43%,預計到2024年規模將達到115億元,全球占比也將提升到50%;
2021年國內服務機器人49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規模將達到102億元,2020-2024年CAGR約28%;特種機器人18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規模將達到34億元,2020-2024年CAGR約24%。
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因素包括:
一是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以機器人實現人工替代,緩解勞動力緊缺并促進制造業轉型發展成為必經之路。截止2021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已達12%,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我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
二是疫情的影響。過去三年的疫情對于全球經濟和各行各業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疫情期間經歷了“復工難”“用工荒”等問題,為機器人提供了試煉機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自動化技術和機器人。
三是新一代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等技術與機器人的交互融合發展,使得機器人在應用領域、產品形態和功能模式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進一步催化機器換人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