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業界早已知道深圳某手機品牌已大量采用自研芯片和國產芯片,早前它的那款50系列手機被外媒拆解的時候就發現國產芯片占比已達到七成,而它自研的芯片更是占近五成,可見這家手機企業在自研芯片方面的進展,畢竟它本來就已擁有很強的芯片技術研發實力。
日前外媒拆解的手機卻是另外兩家中國手機品牌的手機,一家是北京的品牌,一家是東莞的品牌,拆解后發現正如北京某手機品牌所言,它出口海外的手機已開始采用自研的ISP芯片、充電芯片、電源管理芯片;東莞那家手機企業則已采用自研的ISP芯片、閃充芯片等。
這兩家中國手機品牌除了開始采用自研芯片之外,還在大量采用國產元件,諸如OLED屏幕、國產鏡頭玻璃、射頻芯片等,外媒還推測可能這些中國手機在國內市場的產品已開始采用國產存儲芯片,因為國產存儲芯片的成本更低,還可以確保芯片供應,并壓低從外資芯片企業采購的芯片價格。
中國手機開始不斷增加國產元件的比例,在于中國手機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如今的中國手機產業鏈已相當完善,在技術水平方面也已不遜色于外資產業鏈,凸顯出中國制造在高端制造業上的進展。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近幾年中國制造業特別重視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在芯片產業方面更是大力推動,力求提升中國制造的技術水平,確保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安全。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典范可謂是面板產業,面板產業從零起步,10多年時間中國就已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而韓國液晶面板產業也因此敗下陣來,如今三星已退出了液晶面板市場,LGD也在縮減液晶面板產能;在更先進的OLED面板方面,中國進展更是迅速,2017年量產OLED面板,到2021年就已跟上韓國并開始向蘋果供應,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更認為蘋果今年的iPhone15和iPhone15plus將有七成OLED面板由中國面板廠商供應。
此外中國的立訊精密、藍思科技、圣邦電子等產業鏈企業也是蘋果的重要合作伙伴,蘋果正力推供應商向印度、越南等地轉移,然而蘋果卻發現印度、越南等地根本就難以發展起相關的產業鏈,為此蘋果不得不從中國運輸手機元件過去,近期更傳出蘋果推動17家中國產業鏈企業赴印設廠。
這些都凸顯出中國手機產業鏈已相當完善并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如今中國手機品牌開始大舉采用國產芯片,凸顯出中國的手機產業鏈已不再僅僅是提供手機的外圍元件,開始真正在芯片技術方面實現廣泛的突破,擺脫對美國芯片的依賴。
美國的做法刺激了中國芯片產業大舉發展,還促使中國的企業開始認識到抱團的重要性,畢竟芯片等高端元件的研發投入巨大,品牌企業與產業鏈加強合作將有助于產業鏈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從而加快技術升級,縮短與海外產業鏈的技術差距,或許當中國制造整體突破后,美國會真的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