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十年一代,作為重要技術創新,與3G、4G相比,5G無論是從網絡的建設、用戶的發展,都遠遠超過了以往的各代技術,隨著5G網絡的持續滲透,已經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球已有88個國家/地區的233家電信運營商宣稱開始提供5G業務,5GSA網絡數達到43張。全球5G網絡已覆蓋27.6%的人口,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地區41個國家/地區5G網絡人口覆蓋率已超過50%。
毫無疑問,2022年是5G在全球大發展的一年,面向2023年即將到來的5G-Advanced,5G發展進入新周期。在第四年,5G發展的重點會有那些?如何向上?
覆蓋:由“廣”到“精”的嬗變
截至2022年11月,我國5G基站總數達228.7萬個,比上年末凈增86.2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1.1%,商用近四年,作為賦能數字經濟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我國5G發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在經歷2年的建網高潮之后,運營商5G投資的步伐正在放緩,5G網絡覆蓋也邁入由“廣”到“精”。
宏觀來看,5G頻譜資源分為高中低三塊。眾所周知,5G頻率越高,能提供的峰值速率也就越高,但與之相對的就是覆蓋效果也就越差,因此,在面對業務量飽和度不高的場景下,采用較低的頻率覆蓋是運營商建網的首選。
在低頻段資源方面,目前中國移動(600941)和中國廣電共享使用700MHz頻率資源以及廣泛用于農村和邊遠地區覆蓋,而中國聯通獲批重耕900MHz也將有利于中國聯通、中國電信(601728)快速推進農村及邊遠地區的5G覆蓋,提升網絡服務質量,加速5G市場化發展。據了解,中國聯通將進一步加大900MHz 5G打底網建設,實現5G網絡覆蓋新的提升。
從聯通將現用于2G/3G/4G系統的900MHz頻段(904-915/949-960MHz)資源重耕用于5G系統開始,留給2G/3G網絡的時間就不多了,推進5G優質低頻的覆蓋是大勢所趨,也是開展5G異網漫游服務的關鍵。
同時聯通對希望700MHz參與異網漫游則表現得尤為期待,目前,廣電已攜手移動成功完成48萬個700MHz基站的開通,為我們提供更為優質的5G網絡打牢基礎。
目前,工信部已啟動了5G核心網漫游現網試點工作,在8個省的8個本地網(黑龍江佳木斯、四川德陽、貴州畢節等地)開展5G核心網漫游現網商用試點,為5G異網漫游的推廣提供經驗與標準。
但2022年已經結束了,我們所期盼的異網漫游還未有上線的消息。畢竟,5G異網漫游不僅需要運營商網絡之間的互聯互通,達成一致的漫游計價費用,還需要相應的產品、終端設備的支持,其中,如何切磋達成統一的漫游計價標準,是異網漫游服務上線的關鍵節點。
為解決室內5G網絡的深度覆蓋,三大運營商也于2022年啟動了5G小基站集采,4月初,電信面向全國31省現網需求,展開自研5G擴展型的集采。
同時聯通也完成了5G微站廠商和現網5GCNG接口解耦測試,為小基站的商用做好準備;8月份,移動啟動了5G商用以來最大規模的小基站集采,規模約為2萬站。
2023年開始,運營商表示5G投資將穩中有降,深化共建共享最大程度節省5G網絡的投資和運維成本。值得關注的是,相比于“成熟”的4G基站,5G基站由于組網、建設成本高的限制,用高頻5G基站實現5G網絡的廣覆蓋和深度覆蓋是很有難度的。
因此,廣電便帶著它的優質低頻 700MHz 5G來了,以700MHz低成本廣覆蓋的優勢來彌補運營商5G網絡覆蓋的“缺口”,在2022年底,廣電已攜手移動完成了48萬站700MHz基站的建設,提高了5G網絡的覆蓋范圍,有效減少了部分地區的“信號盲區”。
不管是大基站,還是小基站,都是幫助我們解決“信號盲區”的幫手,隨著5G網絡投資建設穩中有降,想要實現室內信號無盲區,精準“補盲”的小基站可以安排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