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愛立信與中國移動合作共建5G賦智型綠色基站,成為業內首個基于5G低頻700M基站。能源系統可支持太陽能、風能、市電、柴油發電機和電池等多種能源類型,并可支持未來的新型能源,比如氫能。多種能源可以依據站點情況自動靈活使用,且無需人工干預,對于助力信息通信業節能減排、降本增效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5G基站變得更“聰明”,讓能源利用更具效率。具體而言,5G賦智型綠色基站可實現多種能源系統混合管理,可以根據站點情況靈活使用不同的能源。例如在有陽光的時候優先使用太陽能,而如果站點瞬時功耗過大,電池則參與補充供電;分時電價情況下可以在電費貴的時候使用太陽能﹢電池的組合供能,而電費低的時候則使用市電。另外,愛立信的能源系統與基站共用統一網管,可以實現能源系統與基站系統的整合,基站系統可以結合現網業務量和能源供給情況,進行節能策略的優化,比如某些小區用戶數較少且能源短缺時,可將用戶遷移至鄰小區并自動關閉用戶數較少的小區以延長綠色能源的使用時間。
“5G+”頻頻出圈走紅。究其原因,不難理解,5G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1Gb,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
這一突出的表現,應用到各行各業都能帶來質一般的飛躍。
以5G+工業互聯網為例。
5G的增強移動帶寬、低時延高可靠通信等特征,可有效解決工業有線技術移動性差、組網不靈活、特殊環境鋪設困難等問題,突破現有工業無線技術在可靠性、連接密度、傳輸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有效滿足大規模數據采集和感知、精準操控、遠程控制等工業生產需要,滿足一些工業敏感地帶或危險系數高的場景如礦場、工地、油井等遠程作業或無人作業需求。
“5G+”受到追捧,足以見證5G技術在當前應用上的一些顯著體驗,備受用戶青睞。
而5G遲遲沒有大規模普及,問題也在凸顯。
自2022年6月,中國廣電進入5G商用領域以來,就一直致力于以價格和服務優勢來做好5G推廣工作,其所獲得的700MHz頻譜資源,素來就有5G網絡的“黃金頻段”之稱,具備信號覆蓋范圍廣、繞射能力強、傳輸損耗低等優勢,在相同的范圍下建網組網的整體成本更低,45萬到50萬個基站就可以覆蓋全國,對5G網絡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和縣域地區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同時,從福利活動來看,中國廣電也在不斷地給用戶讓利,如將六折福利活動延續至了新一年。這一個舉措,大概率可以進一步摸清用戶對5G套餐資費的接受程度,使得5G套餐資費標準確立下來,形成一個普通用戶愿意付費、通信運營商也能接受的價格區間。
中國電信原董事長李正茂回憶,大概從十年前開始,行業已經在探討網絡虛擬化的問題,亞馬遜、谷歌、阿里云等廠商從互聯網的角度推動了云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又催生了除了網絡連接之外的大量的需求,5G、寬帶都需要云的加持,云也包括了存儲和計算,這樣的聯合會給運營商連接帶來價值,但如果運營商僅僅變成管道公司,未來的前景就不太樂觀了。因此,通信行業逐漸認為云和網絡必然走在一起,從而提出了云網融合的理念。
對于云網融合具體怎么走,可能有不同的路徑選擇,中國電信當時定義的云網融合,有四個要素:網是基礎,云是核心,網隨云動,云網一體。李正茂認為,這里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自主掌握云的核心技術。
“現在全球運營商在云網融合這件事情上,我認為處在非常焦慮的狀態。很多運營商,包括一些很大的,對要不要搞云,怎么樣搞云,沒有清晰的戰略,甚至有一些大型運營商把自己最核心的云的基礎設施,交給了其他第三方,包括一些互聯網公司,這些運營商未來的前景是令人擔憂的,中國運營商在這一點上,應該說大家都下了決心,自主來掌握核心技術。”李正茂說。